兴平五年,曹操于兖州之地起兵,率领三万铁骑,挥师东征徐州,以荡平不臣之名讨伐吕布,吕布率其麾下精锐之师,于琅琊前与曹军交锋。
曹操亲临前线,指挥若定,却未曾料及吕布之勇,竟能以百骑之少,冲锋陷阵,将自己布下的阵法尽数冲散,将自己逼入败退之虞。
“明公,吕布过于勇猛,请明公先避至他处,我率军拼死抵御吕布。”
夏侯惇为曹操牵来一匹马,令其弟夏侯渊护送曹操退至阵后。正当夏侯渊领着曹操于乱军之中,左冲右突,欲寻生路之际,一人竟生生撕裂军阵,冲着曹操冲来。
“曹阿瞒,飞将吕布在此,速速受死!”
“休伤我主!”
正南方,尘土飞扬,一彪人马如狂风骤雨般杀入战场,正是典韦将军,率领精锐铁骑,犹如天降神兵,誓死救援。
两军再度交锋,典韦与吕布,两位当世猛将,于乱军中展开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激战。刀光霍霍,戟影重重,每一次碰撞都震得二人胯下战马四腿颤抖。
“继续上啊!”
典韦战意之盛,愈战愈勇,两把短戟左右出击,只攻不守,任凭身上被吕布砍到伤痕累累。吕布被典韦这般不要命的打法吓得不轻,武技也乱了阵脚,反倒被典韦逼退。
时至黄昏,天边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而下,为这场激战更添了几分悲壮与苍凉。雨幕中,两军终因天色已晚,且力竭而各自鸣金收兵,战场之上,只余下连绵不绝的雨声与偶尔传来的战马嘶鸣,诉说着方才的惊心动魄。
曹操得典韦之救,安然返回营寨,心中感慨万千。次日,他大摆宴席,重赏典韦,擢升其为领军都尉,以表彰其忠勇无双,救主于危难之间的功绩。
且说吕布归城之后,心神未定,犹如惊弓之鸟,急唤智囊陈宫入帐共商大计。陈宫闻曹操麾下猛将辈出,不禁眉头紧锁,一番沉吟后,计上心来,缓缓言道:
“濮阳城中,藏有一户田氏巨富,家财万贯,仆役如云,实为地方之望族。吾有一计,可借此家之力,行那反间之策。可密令田氏遣心腹之人,夜赴曹营,携书一封,其上言曰:‘吕温侯治下,性情暴戾,失却民心。近闻其意欲移师黎阳,城中唯留高顺镇守,此乃天赐良机。将军若欲成不世之功,可速遣精兵,趁夜突袭,吾田氏愿为内应,开门献城’。”
“曹操首战不胜,必贪功冒进,欲恢复士气。届时我等于城中四门暗布火油,外设伏兵以待。纵曹操有翻云覆雨之能,一旦入我彀中,亦难逃天罗地网。”
吕布闻计,遂密遣田氏心腹,星夜兼程,直抵曹操营寨。曹操因前番失利,心中正自踌躇不决,忽闻田氏密使求见,手捧密函,言辞恳切:
“吕布已率大军移师黎阳,城中兵力空虚,正值天赐良机。望明公速发援兵,吾等愿为内应,共破此城。届时,城头遍插白旗,上书‘义’字,以为暗号,万勿错失。”
曹操闻讯,大喜过望,拍案而起,笑道:
“天助我也,濮阳城指日可下!”
曹操命人重赏来使,随即整军备战,其谋士刘晔却察觉到了一些不对,谏言道:
“吕布虽勇猛而无深谋,然其麾下陈宫,足智多谋,此事恐有诈谋,主公不可不防。依我之见,当分兵三路:两路埋伏于城外,以备不测,接应攻城之军;一路精锐,直捣城中,如此方可万无一失。”
曹操闻言,点头称是,赞其虑事周全,遂依计而行,营中一时士气大振,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决战。
曹操先往观之,见城上遍竖旗幡,西门角上果然有一面“义”字白旗,心中暗喜。
时至正午,日影斑驳,城门轰然洞开,两员骁将率部鱼贯而出,前为侯成,勇猛善战;后为高顺,沉稳难测。曹操见状,即刻令麾下猛将典韦拍马而出,直指侯成,犹如猛虎下山,锐不可当。
侯成奋力抵抗,怎奈典韦神勇,几回合后便难以支撑,只得拨马败走,向城中逃去。典韦乘胜追击,直逼吊桥之畔,高顺见状,虽欲拦截,却也难挡典韦之威,双双退入城中,紧闭城门。
就在这混乱之际,阵中忽有数骑,借着战局纷扰,悄然混至曹操面前,自称乃田氏密使,手捧密函,神色凝重。曹操拆阅之下,信中言辞恳切,言及今夜初更,城头将以鸣锣为信号,届时大军可趁势而入,而田氏则愿为内应,亲献城门,共破此城。
此信一出,曹操心中大定,知是天赐良机,遂暗暗部署,只待夜幕降临,一声锣响,便是破城之时。令夏侯惇引军在左,曹洪引军在右,自己引夏侯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