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清朝不到三百年 > 第14章 明亡清兴(3)

第14章 明亡清兴(3)

按照事先定好的事情,李如柏应该是在三月一日这天带着明军出发的,可李如柏毕竟打了这么多年仗,又常年在辽东混,知道路不好走,怕在路上耽误,就提前一天出发了!

这个举动,不仅救了李如柏,更是救了他手底下明军的命。

在两天以后,李如柏凭借自已多年打仗的经验很快就发现了不对劲,这个时候在郝图阿拉(明军汇合后打算进攻的地方,也是当时后金的都城)等待着李如柏的是努尔哈赤本人。

这个时候的李如柏没有贸然行动,最后终于等来了杨镐让他撤退的命令,杨镐在此刻已经得到了消息,知道了杜松等人已经全部完蛋了,关键时刻就拉了一把李如柏。

就在李如柏要撤退的时候,副将贺世贤主动提出来了一个馊主意,那就是要坚持打一打,之所以说这个主意馊那不是没有道理的,毕竟去了四路,现在三路都没了,贺世贤还要打,还好被李如柏给拦住了!

从这件事情上面可以看出来贺世贤这个人确实是有点虎了,和他后来干的事情来看的话,那是一点都不冤枉他。

李如柏的直觉是对的,因为自从李如柏部出现之后,后金的哨兵就一直在观望这支明军,可能是兵力不足的原因又或者是努尔哈赤顾及旧情的缘故,只是在李如柏部撤退的时候来了一次偷袭。

总体上来说,李如柏部损失不大。

只不过,让李如柏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是,就是这个损失不大,最后要了他的命。

这里说个冷知识,李如柏不光和努尔哈赤认识,两个人私交也不错。

此战之后,根据明朝的统计,一共死伤45000人,大量的中下层军官损失殆尽,而朝鲜那边也因为在这一战中看到了后金军队的厉害,很长一段时间里面都在采取着观望。

现在我们来简单复盘一下这场决定明清之间国运的战争萨尔浒之战,从明军的人员配置上面来看,确实不算什么错,主帅杨镐当时已经七十多岁的人了,本人在朝鲜打过日本人,又打过蒙古人,还对辽东的情况特别熟悉,在当时明朝的文官里面杨镐算是独一份。

杜松这个人常年和蒙古人打,可谓是身经百战,虽然有过杀良冒功的行为,不过也算不了什么大事,这种事情李成梁也经常干,大家也都习惯了。

刘綎也是身经百战,在国外打过日本人,在国内打过杨应龙,我们经常说的万历三大征,刘大刀一个人就参加了两个,战绩那是相当可以,所以一直有人再说他和李如柏的战绩相当,这个话还是比较靠谱的。

最菜的基本没有争议,还得是马林

马林的父亲叫马芳,是一位特别能打的明军将领,从萨尔浒之战来看的话,马林根正苗红,打仗也确实还凑合,不能说很差了,自已也算尽力了。

最后说的是李如柏,之所以放在最后说,那是李如柏确实是经历比较丰富,自打一出生就跟着李成梁在辽东,又跟着李如松去了朝鲜,回来之后又开始打蒙古人,立功非常多,即便后来被迫在家休养了二十年,他的军功也无人能及,大明九边第一名将那是丝毫不差。

至少在选人方面,明朝还是对的,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如果非要说有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兵不行,尤其是野战能力,和后金军队差了不止一星半点。

这种情况下,别说李如松活着,就是李成梁和戚继光本人来都不一定能赢。

打了这么大一个败仗又死了这么多的人,明朝开始追究责任了,总指挥杨镐一把年纪了又被抓了起来,吃了牢饭,举荐他的首辅方从哲也因为这件事被人弹劾,声望大降。

最惨的还是李如柏,明明自已什么都没有做只是活着回来了,很多人都觉得李如柏是后金的内奸,最后逼的李如柏自杀了。

而接替杨镐的则是一个叫熊廷弼的人

万历也想通了,既然萨尔浒打不过是因为兵不行,那就从全国开始调兵过去,调最精锐能打的兵过去,军饷发不够那就直接从私库拿钱,装备不够好,那就花钱买装备。

上次是因为催太急,这一次不催了,给时间让将领练兵。

可以说,万历到这个时候是真的想通了,把控整体大局的事情还是不错的,只不过这个时候的明朝大部分人还是有一个错误的想法,萨尔浒之战之所以输的那么惨,其实就是大意了,而从来没有在自已的身上去思考问题。

而这个被忽略的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在明朝看来自已是天朝上国,怎么可能打不过区区建奴?

作为个人来说,骄傲要不得,作为一个国家来说,骄傲更是要不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