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可能会说,称帝还需要理由吗?
当然需要,皇太极确实很需要一个理由来证明自已的称帝合法性,以此来告诉所有人自已称帝那是顺应天命。
那么怎么证明这个顺应天命就成了最大的问题。
万历二十年,蒙古这边的大汗的孙子林丹汗出生在了一个蒙古的世家望族,是黄金家族的直系后裔,这也就标志着林丹汗从生下来的那一刻,身份就已经注定了是贵不可言。
人生有时候就是那么无常,林丹汗的爷爷在十几年之后就去世了,而本应该接替大汗位置的林丹汗父亲没多久也去世了,让当时只有十几岁的林丹汗当上了蒙古大汗。
另外说个冷知识,李如松就是死在了林丹汗的手里面。
林丹汗接班之前,当时的蒙古已经分成了漠南、漠北、漠西三大块,虽然大家公认林丹汗是蒙古大汗,却也只是嘴上说说,实际上并不听林丹汗的话,这一点明朝看的相当透彻。
明朝看不上林丹汗,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林丹汗慢慢有了一个梦想,就是像成吉思汗当年那样统一蒙古,为了做出来成绩,在军事上林丹汗也发展的相当之好,曾经打的努尔哈赤都不敢直接下场对线。
努尔哈赤不敢不是因为害怕,当时的他忙着统一女真,没空搭理林丹汗。
这也并不是说明林丹汗有多厉害,因为从林丹汗和明朝所有的对线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其实林丹汗的军事水平相当一般。
只不过后来努尔哈赤忽然崛起之后,开始对抗明朝,明朝才开始拉拢林丹汗。
拉拢这个事情是当时的巡抚王化贞一手促成的,只不过王化贞都没有想过林丹汗其实是一个相当菜的人,在和后金交战的过程中赢的次数相当少。
所以林丹汗在努尔哈赤时期就和后金有仇,皇太极想要收拾林丹汗那也是合情合理,一点毛病都没有。
最后林丹汗被皇太极暴打一顿,去了青海,最后郁郁而终。
皇太极听说这个事情以后,知道林丹汗还有手下,不能就这么分崩离析,而林丹汗之的儿子额哲也准备投明,这让皇太极赶紧派了多尔衮过去。
多尔衮从出发一直开始都严格遵从皇太极所制定的方略,先是带着兵来到了林丹汗大福晋囊囊居住的西喇朱尔,再招降囊囊之后,又争得了部分察哈尔部贝勒的归附。
从这点上来看,多尔衮是一个很有政治头脑的人。
没多久,多尔衮再次兵临苏泰太后和额哲居住的托里图,并且包围了苏泰太后的营帐,经过多次劝降,终于使苏泰太后和额哲率部出营投降了。
等到多尔衮带着投降的林丹汗的旧部和家人回来的时候,皇太极很是高兴,也就是在这一次的宴会中,皇太极得到了一件他梦寐以求的东西。
一颗失落二百多年的绝世奇宝,历代帝王传国玉玺的“制诰之宝”献给了皇太极。
根据苏泰的说法,这颗“制诰之宝”,原本是藏在元朝的皇宫里面的,到了元顺帝的时候,朱元璋攻打北京,元朝就灭亡了,元顺帝则带着这颗传国玉玺离开北京逃到了沙漠,最后死在了应昌,传国玉玺从此就丢了,明朝由盛转衰之后,应昌有个放羊的,在北山冈下,发现了这一宝物,就给了元朝后裔土默特部的博硕克图汗,博硕克图汗因为有这个玉玺所以牛了很多年,后来,察哈尔部林丹汗崛起,打败博硕克图汗而得此传国玉玺。
玉玺这玩意儿,自古以来就是被认为是天命帝王,一统天下的象征,也是历代帝王争夺的天瑞之物,皇太极虽然是满人,可人家毕竟也是读过很多书的人,自然也是知道这一点的。
所以皇太极很高兴,就将自已的cp范文成叫了过来商量,范文成是一个聪明人,看到玉玺的那一刻就知道皇太极想要做什么。
最终在范文成的大力谋划之下,清朝正式诞生了。
关于这个传国玉玺,很多人都说是假的,其实假的还是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太极将事情办成了,大清公司正式成立了,只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行了。
至于清朝的国号为啥叫清,说法很多,其中我感觉最靠谱的就是五行之说,明朝是火属性,清朝就是水属性,水德刚好克制明朝的火德。
反正不管怎么说,大清的招牌绝对不会是我们现代人想的那么简单,连元朝的国号都那么讲究,清朝的肯定也不会很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