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时候,朱元璋以超乎想象的魄力废除了存在千年的丞相制度,又以旺盛的精力来处理了繁琐的政事!
朱元璋死后,皇太孙朱允炆被他的叔叔燕王朱棣击败,下落不明。
在朱棣登基之后,终于能够感受到他的朱元璋在处理国家大事的时候,那种精力是多么可怕的存在了,便又设置了内阁。
在时间反复的过程中,朱棣的孙子朱瞻基终于明白了文臣集团的厉害,为了找个帮手,朱瞻基将眼光瞄向了太监们。
从此以后,开启了明朝太监乱政的雏形
出乎很多人预料的是,顺治这个人的偶然不是他爸爸和爷爷,而是明太祖朱元璋。
有一次在读书的时候,顺治就问大臣,说自已正在看资治通鉴,里面介绍了很多皇帝,你们觉得历史上哪个皇帝谁最厉害?
当时范文程和陈名夏都在,而陈名夏还没有死,所以当时就告诉顺治,厉害的有很多,比如汉文帝了,唐太宗,宋太祖了等等。
范文程是一个老江湖,他投奔大清的时候,陈名夏还没有考中进士呢,所以范文程从头到尾都很谨慎,而陈名夏则是侃的相当厉害,说了一大堆。
顺治听了陈名夏的话后,很是认真的又问了一个问题,说了这么多,你觉得哪个皇帝最厉害?
这一下,轮到陈名夏傻眼了!
历史几千年,从秦始皇开始一直到大清,那么多皇帝里面,鬼知道谁厉害,可是毕竟是自已家老板问的,不说肯定过不去这关,说了更麻烦,要是和老板心里想的不一样,不就说明自已和老板不是一条心吗?
看着顺治那渴望的目光,陈名夏最后还是给了顺治一个答案。
陈名夏认为是唐太宗李世民!
这个答案,我想陈名夏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才想出来的,因为李世民的血统一直都没有盖棺定论,而清军这个时候又是从关外进来的,李世民名声又那么好,而且还那么能打,刚好符合满族人尚武的特点。
毕竟是在官场上混的,大家都是老狐狸
结果顺治听完以后却摇摇头,告诉范文程和陈名夏自已的偶像是明太祖朱元璋。
顺治认为,朱元璋的厉害之处是
“洪武所定条例章程,规划周详”
也就是说顺治之所以佩服朱元璋是因为他觉得朱元璋定的制度非常厉害。
但是,顺治却并没有按照朱元璋的制度来,而是用了一个朱元璋都没有用的制度,那就是重用太监。
吴良辅,清朝初期著名的宦官,顺治的亲信,深受顺治赏识。
据说吴良辅这个人原本是明朝崇祯年间的太监,曾经在皇宫里面干杂活,一直没有混出来,没啥影响力,等到清军入关以后,吴良辅就一直跟着顺治,在顺治亲政之后开始得到重用。
清军刚刚入关那会,顺治还是一个小孩,年仅7岁,吴良辅像个家长一样,就这样陪伴在顺治身边,所以顺治从小就觉得,自已身边能信得过的人就是吴良辅。
而在明朝皇宫的生活,吴良辅也没有白混,虽然人在底层,却练就了一身服务人的本事,知道如何讨领导欢心。
吴良辅不仅陪着顺治长大,还经常给顺治出主意,对顺治又是忠心耿耿,这让顺治感受到了作为皇帝的尊严,在顺治的眼中,这个吴良辅是自已人,绝对信得过。
多尔衮坠马而亡以后,顺治开始亲政。
前面我们说了,顺治的皇权并没有能够完全得到,宗室和大臣都在分他的权力。
就在这个时候,吴良辅看出来了顺治的苦恼,就给顺治提出一条建议,那就是效仿明朝的二十四衙门,来组建十三衙,这样就能够取代内务府了,这个建议很快就得到了顺治的采纳。
关于内务府这个单位,我们以后还说会的,就是皇家的吃喝拉撒,内务府全部都负责,算是皇家的管家。
而在顺治权力不够集中的时候,内务府也充当了监视顺治的角色,而当十三衙门取代了内务府之后,所有人都直接听命于顺治本人了。
这里再说一点,明清的太监无论怎么样,他们所代表的都是皇帝,也就是说这些太监本身没什么权力,他们说话有人听,不是因为别人害怕他们,而是畏惧皇权。
按理说,这个十三衙门取代了内务府之后,本职工作应该是是服务于皇家的日常生活,但是十三衙门诞生之后,不仅负责皇家的吃喝拉撒和日常事务,甚至还能够直接插手朝廷政务。
这就标志着,顺治对权力的渴望其实也是很大的,只不过他从来没想过,他的对手对权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