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流流经大湾村,便是陈叔他们药鱼那一条溪流。
早些年大湾村的田地倒也不怎么缺水,后来降水减少了,村里人便合资在地里挖了几口深井。
现在大湾村的粮食灌溉,主要倚靠那几口井。只是井水日益减少,许多村民便要去河里挑水。
要是真能在大湾村架上水车,挖出灌溉水渠,村民们自然省了大力了。
只是,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轩哥儿,别怪我给你泼冷水。就算你打造出了水车,可仍旧得安排人力引水,那也需要不少人呢。”
宋轩说道:“我建水车是要让它自动上水,谁说要用人力了?”
“自动上水?轩哥儿,你脑子没出毛病吧,这怎么可能?诶,你毕竟不懂农事,这些想法是不行的。”
“不行?怎么不行?动量定理、能量守恒原则你不懂?流水的动能转换为水车的机械能你不懂?你读书读了些什么?”
老村长一脸懵比:“啥理?难不成你说我不讲道理?我这可都是为你好,你这小子······”
“好了好了,村长,快带我去见木匠吧。”他对老村长的啰嗦有些无语了。
“要不是看在去你家吃的那顿水煮鱼的份上,我就不带你去,你这小子,做事没个准。肖木匠家就在那条路一直走,绕过王婶家后面山坡······得得,我也不说了,你跟着我走吧。”
宋轩悄悄哼了一声,早该这样了。
肖木匠虽然也是大湾村人,不过他家有些偏僻,算是在一座小山坡上。
他今年才五十二岁,正直壮年,当然,照大夏的说法那算是老年了。
干了一辈子的木匠,家里的两个儿子也跟着他一起做木匠。
早先营里缺人,到处招兵。
肖木匠想着要是能让两个儿子换成军户也是不错。这些年木匠的地位是愈发低了。
而且他们的身份手艺也是代代传的。
只可惜大战过后,两个儿子虽然命保住了,却留下了残疾。
没办法,便又回家来继续做工匠,混口饭吃。
看来,他们一辈子便都是‘官奴’,只能干这卑贱不入流的活儿了。
话虽如此,可毕竟有手艺傍身,地位还是与普通农夫不一样的,日子也要好过一些。
村长站在院门前大汉:“肖老汉,快开门,我有事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