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华夏:上下五千年 > 第110章 嫡庶之择!

第110章 嫡庶之择!

一日,帝乙在处理完繁重的政务后,疲惫地靠在王座上,微微闭着眼睛。

微子启见状,急忙走上前去,轻轻地为帝乙捶着肩膀,关切地说道:

“父王,您为国事操劳,也要多多保重身体啊。孩儿看您近日气色不佳,是否要宣太医来瞧瞧?”

帝乙睁开眼睛,看着眼前这个懂事的儿子,心中满是欣慰,他拍了拍微子启的手:

“启儿,父王这身体自己清楚,怕是难以恢复如初了。

如今父王最为担忧的,便是这王位的继承问题。父王有意将这大商的江山交到你的手中,你可有信心担此重任?”

微子启听闻此言,心中一惊,连忙跪地说道:

“父王,孩儿何德何能,怎敢担此大任?况且三弟子受才华出众,勇猛果敢,孩儿以为三弟更适合继承王位。”

帝乙微微摇头:“子受虽有才能,但性格过于刚猛,有时做事欠缺考虑。而你稳重成熟,为父相信你能引领大商走向繁荣昌盛。”

然而,帝乙的这一想法却遭到了太史的强烈反对。

当帝乙在朝堂之上提出欲立微子启为嗣时,太史手持笏板,神情严肃地站了出来,大声说道:

“王上,此事万万不可!我殷商自开国以来,便遵循礼法,王位传承应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准绳。

子启公子乃是庶出,而子受公子为嫡出,乃王后所生,是为妻之子。

按照礼法,妾之子不可立为嗣子,唯有子受才是名正言顺的王位继承人。若王上违背礼法,恐会引起朝堂动荡,天下不安啊。”

太史的这番话,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一位老臣站出来说道:“王上,太史所言甚是。礼法乃国家之根本,不可轻易违背。若因王上的一己之私,而坏了祖宗成法,我殷商将何去何从?”

但也有一些大臣支持微子启,一位与微子启关系较好的大臣说道:

“王上,虽然礼法重要,但也应考虑实际情况。子启公子贤德之名远扬,且多年来一直尽心尽力辅佐王上,其能力有目共睹。若立他为嗣,想必也能得到百姓的拥护。”

帝乙听着大臣们的争论,心中十分纠结。

他知道,太史所说的礼法确实不容忽视,但他又实在舍不得微子启的才能与品德。

这时,比干站了出来,他先向帝乙行了一礼,然后说道:

“王兄,臣以为,此事当从长计议。无论是子启还是子受,皆为王兄的亲生骨肉,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和不足。

我们不妨对二人进行一段时间的考察,看看谁更能胜任王位。

同时,也可让他们参与更多的国事处理,以锻炼他们的能力。”

帝乙觉得比干的话有几分道理,便点头说道:

“比干之言,甚合吾意。那就依此行事,在这段时间内,吾会仔细观察二人的表现。”

于是,微子启和子受开始了一段特殊的“竞争”时期。

帝乙会有意地将一些政务交给他们去处理,以考察他们的能力和决策。

有一次,商朝的一个附属国发生了叛乱。

帝乙召集二人,询问他们的应对之策。

子受抢先说道:“父王,儿臣以为,当立刻派遣大军前往镇压,以雷霆手段让那些叛逆之徒知道我商朝的厉害,杀鸡儆猴,以免其他附属国效仿。”

微子启则微微皱眉,思考片刻后说道:

“父王,儿臣觉得,在出兵之前,当先了解叛乱的原因。或许是因为我们对附属国的政策有所不当,导致他们心生不满。

我们可先派使者前往,与他们进行谈判,若能和平解决,自然是最好。若谈判无果,再出兵也不迟。”

帝乙听了二人的话,心中暗自思忖。

他觉得子受的做法虽然直接有效,但可能会引起更多的反抗;

而微子启的想法则更为周全,但可能会显得有些软弱。

在处理国内民生问题上,二人也有着不同的见解。

子受主张加大对百姓的赋税征收,以充实国库,用于加强军事力量和建设大型王殿,展示商朝的威严。

他认为:“父王,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让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如今周边诸侯虎视眈眈,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财富和强大的军队来保卫国家。”

微子启却不同意,他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