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孔老二在一些儒生的口中,其实就已经有圣人之名了
圣人之说,出自老子写的典籍,但真正将这个词语发扬光大的,是儒家。
写《左氏春秋》的左丘明,是孔老二的小迷弟。
两人虽然是同一年代的人,但左丘明拍起孔老二的马屁,一点都没有避,露骨得让人得慌。
他甚至在自己写的东西里,直接称呼孔老二是圣人。
后来的儒生看到,觉得这个称呼逼格够高。
于是,他们没事儿也会喊两嗓子。
“好!”
赵枫回答得很干脆。
政哥让他学习,既然没办法拒绝,那就好好学呗
上辈子,他学习的时候,最头疼的就是背诵那些课文。
但如今有系统在手,背课文啥的,根本不是问题
前两天疯狂刷奖励,正好刷出来一个“过自不忘”,现在正好拿出来试试效果。
“今日,我便教授你论语第一篇,《学而》。
淳于越说着,从案几上拿起毛笔,低头在纸张上写了起来。
赵枫凑过去,只是看了一眼,他小脸上就流露出羡慕之色。
淳于越的一手小篆,沉稳大气,看起来极为赏心悦目。
都说李斯是术法大家,但看淳于越这一手书法,也是极其高明
别的不说,要是能学会他这一手字,那这学就没白上啊!
淳于越笔走龙蛇,不一会儿就将一篇将近五百字的《学而》全部写下。
“这上面的字,你可都认识?”
淳于越扭过头,看到赵枫有些崇拜的小眼神,不由得心中得意,张嘴问道
赵枫点了点头。
“那更好,今日你的任务,便是将这《学而》通篇背诵下来。”
说到这里,淳于越突然发现,赵枫的眼神有些飘忽不定,他不由得沉下了脸。
“你不要觉得麻烦。做学问,须先将先贤之言背诵下来,时时温习,细细品味。久而久之,方能明白先贤微言大
义。”
赵枫摇了摇头,说道:“我不是怕麻烦,主要是先生写的这篇,字数并不多,我已经背下来了啊,0
闻言,淳于越瞪大了眼睛。
他有些生气!
老头儿今年七十多岁了,也算是见过大世面的。
幼年求学,在稷下学宫,同窗师长无一不是聪明绝顶的人才。
步入朝堂之后,平日所见的更是精英中的精英。
年纪稍微大了一些,他自己也带了不少学生。
可以说,士子在普通百姓眼中,是珍惜动物。
但是对于淳于越来说,他这辈子就跟读书人打交道了,什么样的聪明人他没有见过?
但淳于越还没有见过,有哪个人真的有过目不忘之能的。
即便是当初的甘罗,也不过是聪慧机敏异于常人。
说白了,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人物,完全是因为在十二岁的年龄能够出使赵国,并且为秦国谋得十
座城池十分难得。
若是这件事情是一个成年人做的,就没有那么大的话题性了。
但是过自不忘,这事儿可不管年龄大小的。
淳于越见过一些号称过目不忘的奇才,记忆力确实过人。
看过两遍内容,就能够大概记住
但是,对于先贤典籍,没有人敢说自己过自不忘!
典籍是要用心背诵的,一个字都不能出错。
只看一遍就记住,谁能做到?
“那小公子先背诵一遍!”
淳于越强压下怒气,看着赵枫道
他打算让赵枫背诵,一旦其出错,那便好好的给他上一课。
什么叫实事求是,精诚求学。
赵枫不疑有他,张嘴就背了起来。
“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学舍之中,响起了还有些稚嫩的童音背书的声音。
越听,淳于越越是心惊。
刚开始,他还不以为意,认为赵枫只是记住了前面的一些内容。
虽然这对于一个三岁的孩童来说,已经是十分难得。
不过也只是说明赵枫聪慧罢了,并不是他骄傲自大的理由。
然而,片刻之后,淳于越就呆了。
赵枫顺着背下来,居然一字不差,而且直到结束,一点卡顿都没有。
甚至,断句停顿以及背诵的语调,都无可挑剔。
换做是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