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主意越来越大,让她自己定。”
白如珠开口:“周妈妈,让月娘来一趟。”
周妈妈跑了个空:“大小姐去京郊庄子上去了,听李青松说,大小姐买回来的丝绸,连庄子上的都要装不下了,租了六七个库房,还是不够……”
李随风叹息:“这么多嫁妆,便宜程家那小子了……哎,也不是,程家那小子说愿意入赘,那月娘的嫁妆,那就也还是我们自家的东西,买多点也无妨。”
“可是也太多了。”白如珠在心里随便算了算,惊得眼珠子瞪圆了,“我估摸着,她怕是把京中的丝绸买空了一大半,她一天一套,一百年、不,一千年也穿不完啊。”
京中的市场也慢慢回过味来了。
前阵子各大布庄的丝绸全卖给了李家,现在,有些人家想买丝绸,却没地方买了。
大布庄的掌柜笑呵呵对客人道:“再等几天,江南那边最新的丝绸马上就运到京城来了,到时候早些过来,捡好的挑。”
江南那边盛产丝绸,每年秋冬会有几艘大船将这一年产出的丝绸全都运到京城来出售,都是最时兴的料子和花纹,贵妇千金们都期待着。
而李家所买的那些丝绸,都是去年或者年初的布料,对贵妇们来说,早就过时了。
即便如此,京中丝绸的价格也上溢了一些。
比方说,最普通的生丝,一匹大概是五百文,现在略涨到七百文钱。
轻微浮动,没引起多少人的关注。
第64章 义举
李知月也在等待着。
她所有的家当,都投入了丝绸之中,若是这个剧情变了,那么,她将血本无归。
丝绸烧光的消息没传来,却传来一个令人悲痛的噩耗,昨天夜里子时刚过,北地居然发生了地震。
大半夜地震,所有人都在沉睡之中,一个县城,大部分人死在了睡眠之中,边上的城池村庄也都受到波及……朝廷当即安排军队前去营救赈灾。
地震之事,书中有提起过,但对书中角色而言,地震的影响,还不如丝绸。
所以,李知月对地震根本没印象。
不然,她也可以提前预警了。
和书中一样,北地天灾,确实对京中影响并不大。
京城的富贵之人,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依旧醉生梦死。
许多寒门文人写诗写文痛斥富人的奢靡。
“北地那么多人无家可归,京城富人却还在走马观花,奢靡铺张,我大魏国怎到了如此地步?”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古人诚不欺我也!”
“朝廷若不重视赈灾之事,迟早会有流民之患,一旦流民聚拢,定会闹事,哪里还有太平日子!”
“再怎么闹,也闹不到京城,那些权贵自然不在意,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你们快去善义堂,那边有女子带头为北地灾民捐赠!”
大批人朝善义堂而去。
善义堂是朝廷修建的一处药堂,免费为穷苦的老百姓义诊,一整天都有人在那里排队看病。
这会,善义堂边上搭了一个棚子,只见,一名身形纤瘦的女子站在前方,声音凌然道:“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虽然我们与北地受灾的人未曾蒙面,但我们同为大魏国人,同在一片蓝天之下,一方有难,八方就该支援……我陆静雪,虽出身贫寒,但愿倾尽全力,助北地灾民度过困苦!”
她说着,将头上的钗子取下来,耳朵上的珍珠耳坠,手腕上的手镯,全部放在了托盘之中。
同时,她从袖子里拿出一包银子,“这是我弟弟未来科举盘缠的费用,我也全部捐赠出来,那些灾民的性命,比我弟弟读书重要太多太多了!”
“好!”
“陆小姐义举!”
“大善之人,乃女子楷模!”
边上有不少人路过,被她这番慷慨陈词给感染了,尤其是那些出身寒门的人,也纷纷慷慨解囊。
哪怕出身寒微,但,他们也能尽自己微薄之力。
女子们捐出头花首饰。
男子们拿出银子铜钱。
就连街上的小乞丐,也擦了擦眼泪,将一天的饭钱扔进了托盘之中。
陆静雪拿起那几个铜板,走到乞丐身边,温声道:“你的衣食住行尚未解决,就不必捐赠了,拿着吃顿饱饭吧。”
乞丐感激涕零,非要捐钱,强行将铜板塞进陆静雪手里。
陆静雪眼中的嫌恶一闪而逝,她飞快将铜板放下,悄悄用帕子使劲的擦拭手指,生怕自己的手指被弄脏了。
在这儿站了一会,她实在是累得慌。
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