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事。
在宜州城内休整一夜后,第二天黎明,程长宴就带着四千余流民出发了。
他只有一百个衙役,便请其他十多个县尉帮忙一路护送流民到金平县。
那些县尉已经充分领教了程长宴的本事,谁不想结交厉害的人物呢,纷纷愿意帮忙护送!
有些不老实的流民路上想生事,但有这么多官差盯着,也只能悻悻作罢。
从宜州到金平县,疾行一个白天,加半个夜晚,也就是子时,差不多就到了。
距离金平县还有一里地的时候,就有人闻到了空气中的气息。
“我怎么好像闻到了肉味?”
“这大半夜的,你做梦呢?”
“一定是饿狠了。”
“咱们饿着肚子走了快一天一夜了,那个姓程的该不是忽悠我们,把我们骗去杀了吧?”
“不会吧……”
在这种怀疑之中,距离金平县越来越近了。
大半夜,金平县郊外亮着很多火把,一个一个的大锅支在帐篷外,锅子里煮着食物。
香味更加清晰的传来。
“天哪!真的是食物,不是做梦!”
“原来程县尉没有骗我们!”
“肉肉肉,真的是肉,是肉粥!”
“……”
李知月早就在这里候着了,她站在大石头上,望着数千人,大声道:“诸位,我是金平县主,从今儿起,你们的伙食我包了,诸位饿了太久的肚子,不宜吃太多,今夜就只准备了肉粥,大家先去河边净手,女人老人和孩子优先来这儿排队,不要急,都有份!”
她说的话,前排的人听见了,就传给后排,一层一层传下去。
众人立马乖乖去洗手洗脸,然后排在了大锅子后头。
负责给这些人打粥的都是工坊里的工人。
原先他们是最底层的佃户,而今,看到这些凄惨的流民,心中莫名有了优越感是怎么回事?
第131章 重生
月光清冷洒下来。
锅子热气腾腾,大火映红了每个人的脸。
一碗一碗的热粥被递到了流民的手中。
这些流民大多是拖家带口,但从雍州流亡走来,每家每户基本上都少了人,不是孩子病死,就是老人饿死,也有人全家死绝,孑然一身,各有各的凄惨,但这一碗粥,暂时让人忘记了那些惨痛的事。
他们捧着碗,仿佛捧着这世间最美味的食物,小口小口,无比珍惜的喝着,生怕喝完了就没有了。
一个头发全白的妇人正在给一个年轻的男子喂粥,那男子刚喝一口,就开始呕吐,浑身抽个不停。
妇人顿时慌了:“烨儿,你别吓娘……”
边上的人同情道:“他病了大半个月,怕是熬到头了,好在咱们现在安定下来了,好歹能有个葬身之处。”
“不,我的烨儿不会死!”
妇人嚎啕大哭。
周围的人都跟着叹气。
这一路逃荒,这种事情见太多太多了,他们自己的亲人也是这样,病着病着,就死在了路上。
这样的乱世,人命最不值钱。
他们围攻宜州城,也是处于无奈,实在是不想再失去亲人了。
李知月正站在外围,和程长宴说话。
忽然一阵嚎哭声传来,她循声望去,看到一个妇人抱着一个男子哭个不停。
她下意识就迈步走了过去:“大娘,这是怎么了?”
那妇人一看到李知月,见她一身衣裳干净整洁,就知道这是贵人,连忙跪在地上:“求县主救救我儿,他早上还能说话,不可能就这么死了……”
李知月开口:“他是怎么来金平县的?”
妇人擦了一把眼泪:“是我背来的。”
她身上有两根很粗的布带,就是靠着布带,系着儿子在背上,跟着流民,一步一步走到了金平县。
李知月掀开男子的眼皮看了看,瞳孔正常,不是将死之兆。
她道:“你背着你儿子过来,我让人给他诊脉开药。”
妇人喜的不知道说什么是好,手忙脚乱将身高八尺的儿子背起,迅速的跟上李知月的步伐。
李知月过来就封之时,皇帝赐了两名御医同行,她让人叫来其中一名,给男子诊脉。
对御医来说,男子的病实在是太简单了:“他一路疲累受惊,饿狠了,身子骨太弱,一受寒就遭不住了,先吃个祛寒的方子,再吃个安宁方,身子骨是最大问题,要好好调养一番……”
御医开了方,自己配药,让手底下的小厮去煎药。
妇人哭着道谢,也讲述了自己这一路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