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辰就到了。
所有县,金平县距离最远,却是第一个到。
这里离宜州也不远了,程长宴不急着继续前行,安排程七先行一步打探消息。
时间慢慢过去。
赵子睿的眉头皱起来:“这里是云川县的地盘,照理说,云川县的人早该到了,怎么一个人影都没看到?”
程长宴声音凝重:“想来云川县早就得到了消息,围困宜州的怕不是简单的流民。”
正说着,程七回来了:“是吴王带人把宜州给围了!”
“居然是吴王!”
赵子睿明白了。
吴王曾在雍州拉起了一支三四万人的队伍,因为用全力对抗越国,获得了民心,极受人拥戴,最高峰时,手下的兵多达五万余人。
前阵子,吴王被越国重创,兵败如山倒,带着残兵难逃。
哪怕是残兵,那也至少有五六千人。
五六千的流民,不足为惧,因为流民大多吃不饱肚子,一路奔波劳碌,其中还掺杂着许多老弱病残,根本没什么杀伤力。
而吴王的残兵,个个都上过战场见过血,手中还有武器,杀伤力可见一斑。
第141章 迎战
“宜州城门撑不住了。”
程七跪在地上,说着宜州的情况。
“吴王手下的人进行车轮战,轮流进攻,宜州城墙上倒是还有兵,大概是宜州最后的一支兵了。”
“若支援再不过去,宜州必破城。”
程长宴眯起眸子。
年前,他和知府说过招兵的事,后来知府确实是招了些兵,但养兵需要大量的银子,知府衙门没那么多钱,这一批,只招了大约三千人。
三千个新兵,对上吴王的溃兵,那就是一个死字。
就在这时,官道上响起了疾行的脚步声。
程长宴回头看去,是其余几个县的人到了,大约只有四个县。
上谷县的县尉行礼过后,骂道:“那几个县距离宜州近,早就得到了消息,说是吴王围了宜州,吴王敢对抗越国,敢公然和朝廷对抗,吴王手下的兵出了名的凶残,其他县的县令不愿派人前来支援!不仅如此,那些县的人百姓听说宜州出事,一个个连夜拖家带口出逃……”
程长宴看向来人,四个县,也就支援了四百人,加上他手上三百,一共七百个人。
七百人要想拿下吴王,有点难。
但并非没有法子。
眼看着天色渐渐亮了。
宜州烽火台上的燃料也差不多烧尽了。
元知府站在城墙上,仅仅一夜,他就白了头,整个人仿佛苍老了十岁。
之前一次,是流民,再怎样,也会有生机。
可现在,是吴王的兵,一个个不要命的撞城墙,破城门,这是铁了心要占领宜州成为新的据点。
放在从前,宜州有五千的驻兵,倒能抗衡一二。
可是自从雍州乱了,省城把州府的兵全部调走了,他这边目前只有一二百的驻兵,再加新招募的三千新兵。
这三千新兵,大多是流民,除了人多,没有任何优势。
可吴王的人也不少啊,就肉眼看到的,至少就五六千人,个个手持武器,骁勇善战。
这个仗,没法打。
他点烽火,是为了向汴省求助,希望都督派兵支援宜州。
宜州距离省城并不算远,照理说,寅时左右,援兵就该到了。
可天都快亮了,从省城到宜州来的路上,还是没有任何动静。
元知府闭上了眼。
他后悔,后悔将宜州的驻兵派去省城了。
如今宜州有难,省城居然当做没看见。
元知府的眼睛再睁开时,透出一股决绝:“来人,准备开城门,迎战!”
州判吓得手指一抖:“大人,咱们的三千新兵不可能打得过吴王,不能开城门,不能开!”
“城门也坚持不了多久了,与其被破,还不如主动迎战。”元知府一字一顿,“本官,誓死守卫宜州,宜州破,本官……殉城!”
州判呼吸一停,也认命的闭上了眼睛。
“大人,援兵到了!”
城墙上的侍卫忽然欢呼起来。
元知府看去,那条大道上,尘土飞扬,也不知援兵有多少。
但有总比没有好。
他忙道:“快,开城门,与援兵一同作战!”
州判顿时来了精神:“是!”
援兵越来越近。
灰尘退去,元知府终于看清楚,援兵领头的人,居然是金平县的丈夫,程长宴。
也就是说,支援宜州的并非省城都督,而是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