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大魏朝,怕是就要乱了。程某这时候站出来,实属迫不得已!”
他从腰间扯下令牌递了过去,“此乃宜州指挥使腰牌,是功是过,任霍大人发落!”
霍启明没有接,而是转移了话题:“依你之见,还要再派兵攻打昌国吗?”
程长宴摇头:“昌国弹丸之地,多是山林,土地产粮极少,也种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把昌国划入版图,引得昌国人进入大魏,反倒是弊大于利。拿下昌国五座城池,并不是因为大魏需要这五个城池,而是为了威慑,让昌国老实待着,别垂涎不该垂涎的东西!”
霍启明点头:“坐吧,一起用餐,再慢慢说话。”
元知府狠狠松了口气,愿意坐下一起吃,就说明,这件事算不得什么了。
程长宴从善如流,倒了一杯酒递过去:“程某敬霍大人。”
他从前并不了解这位霍大人,但从方才短短的交流之中,他能感觉到,霍大人是个为国为民的好官。
第152章 欺瞒
用餐结束。
霍启明也不急着去休息,他站在最高的城楼上,俯瞰宜州。
忽然,他眸子眯起来:“那个方向是?”
元知府忙躬着腰回道:“那边是操练场,都是新招的民兵,由程指挥安排人训练。”
霍启明皱眉:“民兵?”
元知府低头:“雍州逃难的流民,宜州招收了一些,编入册子为民兵,如今战乱,先让他们操练,等雍州回归,再让他们回去种田。”
“册子拿来我看看。”
州判连忙取来登记的小册呈上。
“册子上记载,新招的民兵共计一万人。”霍启明冷冷道,“我就这么一目测,就能看出,那边的民兵远远不止一万,至少三万!元知府,你这是欺瞒之罪!”
元知府扑通一声跪下来,脑门上不停流汗。
当初程指挥要这么干的时候,他多次劝阻,最后劝不动,只能同流合污……
程长宴拱手,不急不慢开口:“朝廷有令,州府民兵数量不能超过一万,是以,册子上只能登记一万,并非有意隐瞒。”
“好一个并非有意!”霍启明气笑了,“已有兵力一万,民兵一万,私藏两万,四万将士,你们想干什么,造反吗?现在,立即,原地遣散!”
“霍大人要真这么做了,宜州怕是会出现第二个吴王!”程长宴抬头,缓声开口,“如今金平县主出银子,养这批流民,总不能白养着,让他们参军操练,为的就是保卫故土,难道,朝廷不想拿回雍州城吗?”
霍启明的双眼瞬间瞪大:“你指望靠着这些个乌合之众,拿下雍州?”
“程指挥,你可知道,雍州战场上,朝廷派了多少兵力?十五万将士啊,全都填进雍州,都没能赶走越国人,你以为,领着一群新兵,就能拿回雍州?”他摇头,“果然是年轻,你太天真了!”
“四万兵力自然不够,所以,程某想请霍大人写折子递去京城,让京城派兵……派六万,凑成十万人,我便能出征雍州!”程长宴湛黑的目光透出果狠,“此战,必胜!”
霍启明吞了一口空气:“你真是太年轻了。”
程长宴一笑:“霍大人要知道,我可是带一万人,就拿下了昌国五座城池。”
“那是因为你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再加上,昌国人远不如越国善战。”
“非也。”程长宴笑着开口,“霍大人先休息一夜,明晨,请霍大人去金平县主的封地走一走。”
霍启明在宜州休整了一夜,第二天,就乘坐马车,随同前往金平县,元知府也一道同去。
刚出宜州城,就上了官道,霍启明有些不可思议:“你们宜州的官道似乎格外平坦……”
他掀起车帘看去,“这是新修的路?”
“是金平县主出钱修的路。”元知府笑着开口,“去年很多雍州人落难到宜州,聚集生事,金平县主想法子安抚这些流民,都说以工代赈,可也要有工才行,并且得拿的出银子和粮食才能实施,宜州没钱没粮,最后这个担子就落在了金平县主肩上,既然没有工,那就创造工让流民去干活。”
他的手伸出车窗外,“这条官道,包括远处的水利水渠,都是金平县主组织人修起来的,从中花费的银钱,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数字。”
霍启明看到远处的田地里,波光粼粼,秧苗迎风摇曳。
他再次不可置信:“这才二月底,就种水稻了?”
“金平县主说,想在宜州实施三季稻,二月种下去的为早稻,五月底为中稻,九月为晚稻,一年栽三季,这样能保证老百姓都能吃饱肚子。”元知府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