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禾见张树根答应,说道:“好,过几天我和你再签一份书契,等一年的时间过了,我按照正常的一个月四百文的工钱给你发放。”
张树根激动得话都有些说不清楚了,向宋禾保证道:“好、好,景元娘,我肯定会好好干的!”
在蜂场干活的这段时日,他也渐渐喜欢上了和蜂子们打交道。
他挺喜欢这种一个人在山里打理蜂场的感觉。
这段时间,他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养蜂子的知识,觉得很有趣。
以前种地的时候不仅累,收成还得靠老天。
可现在他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也不用担心收成不好吃不上饭,现在他只需要专心打理好蜂场就行了。
不仅不担心吃饭,说不定还能存上一些银子,给大狗讨个媳妇儿。
以后他们张家,肯定能兴旺起来。
一时之间,张树根的心里充满了希望,做事情更有干劲了。
宋禾走后,他做完蜂场的事情,就锁上门往村里走去。
刚才他又仔细观察了一下蜂场周围,他觉得,现在再放上三十个蜂箱都没问题。
他算了一下,三十个蜂箱在九月之前应该都能有蜂子筑巢。
从十月过后,山上的基本就没有花了。
新筑巢的蜂子酿的蜜肯定不够过冬。
仓库里还有上次摇的桃花蜜,不过上次只取了几个蜂箱的蜜。
等到了九月,可以将所有蜂箱都取一遍。
老蜂箱的蜜蜂留的蜜,再加上蜂子后面还可以酿蜜,所以老蜂箱过冬肯定没问题。
取下来的蜜可以用来喂养新蜂箱里的蜂子,用来给他们过冬。
这样就可以让老蜂箱和新蜂箱的蜂子都能有蜜用来过冬。
等撑到明年二月份,山上就会花开始开放了。
这个时候,蜂箱的数量就增加到了七十个。
然后到了四月份,山上的桃花开了,又可以增加一批蜂箱。
估计明年可以增加到一百多个。
这样蜂场就会越来越大了,能收的蜜也会越来越多。
张树根想着,感觉自己在做一件很大的事情,于是越想越激动。
不过这个想法还是要和景元娘说一下。
想着,张树根没有立马去赵水生家,而是去了宋禾家。
他将自己的想法给宋禾说了一遍。
听张树根这么说,宋禾心里也有些吃惊。
她本想着都马上七月了,山上的花也没有春天这么多,再增加十五个就差不多了。
宋禾这里所说的七月是指农历七月,古人没有阳历的说法。
换成阳历的话,也就是八月了。
可没想到张树根的计划里,蜂箱的数量直接翻了一倍。
虽然收的蜜都要留给新蜂巢的蜜蜂过冬,但听起来这个想法还挺好的。
如果明年能增加到一百多个,那就能收更多的蜂蜜和蜂蜡。
宋禾同意了张树根的想法。
自己的想法被赞许,张树根心里十分有成就感。
他立马就去了赵水生家,通知赵老汉做蜂箱。
~
寅时初,江景元和江景月下学了。
两兄妹进步很快,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已经会认识了不少字,除了一些复杂的字,日常的书写已经没什么问题。
《三字经》和《百家姓》已经全部学完,《千字文》也学习了大半。
而且同步学习的还有《论语》,论语的进度虽然慢些,但对于两兄妹这种初学者来说,已经算快的了。
而且他们的书法也大有进步。
下了学,江景元继续温习着秦时教给他的知识。
江景月则是迫不及待地要去养殖房看鸡鸭鹅牛了。
这是她每天下学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
现在这些牲畜有江大牛专门照看,她也放心了许多。
下了学,秦时也坐下来休息。
宋禾给秦时倒了杯茶。
“秦先生,有件事情,我想和您商量一下。”
“哦?”秦时愣了一下,“什么事?宋娘子但说无妨。”
“如今我这里已经有四个人帮我管理地里的东西,以后可能也会增加管理的人数,我希望他们都能识字,所以想请先生在景元和景月下学后,抽出半个时辰的时间,教他们识字。”宋禾道。
虽然周冬梅和李树根已经在秦时这里学习,但现在又增加了邓有为和张树根,还得让他们有一个系统的学习才行。
他们都是为自己做事,学习认字也算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了。
每天半个时辰,也就是一小时,时间不长也不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