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已经是不容易了。
就在陈翎胡思乱想中,主公吕布的封赏一事已经接近尾声。本来是应该是从小往上这样排列,不过在吕布随口封地令中,说到谁,就谁了。
分封制一事很圆满的解决了,诸位臣佐都有了自己的封地,都有了爵位,不再是一无所有的凡人,而是权贵。
吕布如此为之,就算为其他诸侯听闻到,也不会如何。毕竟温侯、温侯,侯爵封赏自己的臣子,是他自己的事情,更何况的是,他封给臣子的土地,不是九州之地,而是番外“九州”,谁也说不出什么来,只能暗暗嫉妒罢了。
陈翎回至杞园,突然兴起去倭国看一看的想法,现在青州基本无事,防守有大将张辽、高顺、许褚等人,军师有陈宫、诸葛瑾,自己在与不在,都无所谓。
难道曹操、袁绍两家还能提兵来共讨吕布不成?
刚刚听闻幽州公孙瓒又吃败仗,退入北平了。压缩防线之后,战局才趋于平缓。
不过,蓟被袁绍所得,公孙瓒再无反手之力,只能顽抗到底,直到那一刻的到来。
那一刻,何时来?
没有人知道,在另外一条历史线上,袁绍背后有曹操,北海只有一个孔融,可以说是根本不必担心来自背后的袭击,这才能够倾尽全力攻下北平,逼迫着公孙瓒火烧易京,自焚而死。
现在么,不一样了。
主公吕布气势正盛,若不是因粮草问题,早已攻入平原郡了。
自己出使兖州陈留,虽然为主公吕布赢得了时间,但也被两大强主觑得虚实,在二年之内,吕布根本无力出兵攻占他地!
他没有粮草!
大家都是混诸侯一族的,多少人口能产出多少粮食,根本瞒不了别人,多少粮食能供应多少军卒出征,这样的问题,大家都是心底有数的。
陈翎呵呵一笑,曹操、袁绍两人皆是人杰,他们算得很准,可他们万万想不到还有海运这一条航线可供运粮、运兵。倭国的粮食不多,不多但也在慢慢的囤积中,等到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后,就能运至青州来。
海运不比陆地运粮,会消耗很大一部分。押解粮食的护卒会吃掉一部分,路途上由于各种原因,也会遗撒掉一些,更加不必说,加入战争之后,会被烧掉,会被抢掠,…
吕布为什么能够在没多少存粮的情况出兵倭国?
待在海上的消耗,与平时一样。
或许可能会更少一些,有些人不习惯乘船,会晕船,陆地上待着的时候,一个月会消耗一石粮食,可在海上,或许他就想喝上几口米汤,就觉的活着真不容易,活着真好啊。
陈翎暗暗想道,现在自己待在青州,实际意义不大,农场什么的,其实只不过是一个铺垫,一个为主公吕布,以及其他提供参考的地方。
流水般的操作,才是生产力提高的最佳选择,由此随之而来的改变很多,军士的盔甲制造,武具制造等,都可以如此仿照行事。
海盐已经运至北海,供那些达官贵人吃用,所剩的很多,曹操势力要,加价卖给他,本来是无本买卖,再加上曹操占据中原之地,并无海滨之地,海盐只有青州出产,不买都不行了。不说以前大家都吃的什么盐,见过雪白的盐晶后,再去尝那些粗糙之极的盐,是个人都不会如此干的。
虽然价高,曹操还是买了。
臧霸也购了一些,对于臧霸藏宣高,吕布出奇的大气,几乎是象征性的收了些,然后要多少就给多少,全部运至琅邪,送到下邳去了。
随着赋税的增长,陈翎之前提出的青州境内,开通、开拓、开广道路这一项事宜,被诸葛瑾拣了起来,正在带着薛兰铺设道路中。
由此的好处,立刻就显示出来,以前北海至琅邪骑马急赶的话起码也得二日罢,现在呢,一日便至。
再有的好处就是,海盐有了更为快捷的运输方式,车辆不再是那种木制轮子,手推、牛拉的了。而是经过陈翎改制之后,装上精巧机关构成的复杂型车轴,由一匹马就能牵引着前行的新式马车。
这个东西比较无奈,在这之前,乘坐马车都会被癫的整个人散架,此种马车开始出现是在杞园出入的仆从中,从北海城内外进进出出的,别人看见了都羡慕不已。
陈翎没有凭此赚钱的想法,就将他交付给陈宫了,由他再呈送给主公吕布,之后陈翎就不管了。
曲辕犁很得力,吕布看觑春耕之后,心知今年青州稻熟之时,肯定会比往年增加更多的粮食,心中极为满意,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