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整,令行禁止?
三,认字识文之辈,多是一些博览群书之人,对于统筹谋划、调拨兵马,不能说无师自通,也能做到心中有数,只要按部就班,依照读过书籍中学识,就能勉强出兵征战。
那些纸上谈兵者,经历一场、或数场战争之后,有的或许不再上战场,有的或许就阵亡在战场上,优胜劣汰之下,总会有人留下,有人离去。
其中或有天赋出众者,那么就是一流的谋臣,绝代的军师。
这样的人才,在温侯吕布眼中,陈宫、陈翎两人绝对可以算作是其中之一、二。
吕布授众臣将军位,并非胡乱指派,若能借与曹操共击袁绍之势,取得翼州三郡之地,那么势必会扩军,待到那时匆匆招募士卒,投入与曹操的争夺战中,还不如未雨绸缪,先行扩涨军伍规模,以待那刻的来临。
若是兵败身亡,那么就没不必考虑这些了,部从部将会降、会阵亡,将军位封赏出去,也能聊以慰藉,不至于到头来,还埋怨自己毫无气量。
就是这个原因,陈翎的翊军将军一职,并非是虚职,而是实权,只要陈翎他想招募兵卒,只要不过万人,温侯吕布还是会给出兵粮兵需的。
可不知为何,以陈翎的情况来看,他家底殷实,万人军伍有主公吕布的支持,招募足够,并非难事,但他却没有急切着扩涨军势,而依旧还是那般人马,五百骑军、八百诸葛连弩,仅此而已。
众人心中虽然存着这般疑惑,却没有向陈翎问起。
青州治中喜欢精兵,只想打造精兵而非强军,这就成为众人的共识。
这一表面上原因,在陈翎心中却是说不出的无奈,此刻自己仅有夏侯恩、曹性两人,与曹操一战,歼敌仅二万,这个当然是自夸,自损数千,已有名将之资,顺带着曹性、夏侯恩两人也为世人闻之,曹性有射瞎夏侯惇一目在先,擅射却不精成为世人所共知。
他们有何能力,能力极限在哪,陈翎可谓是一清二楚!
性公!
剑圣!
自己怎敢付与大军帅领?
那样岂不就仿似在说自己识人不明吗?
千把人的军势,曹性、夏侯恩还尚可,若是万人军伍,帅之出征,不丧师辱国已经是叨天之幸了。
合遑期盼两者破军杀敌,那样的事情,陈翎根本不存祈望。
若是能得一名将在侧,譬如失之交臂的赵云,陈翎早就这么干了,招募兵卒,毋需自己担心,自可由他自己处置,遣而出征,能大胜能小败,自己岂不乐乎?
而假如自己帅军呢?
这种事宜差不多就一个道理,陈翎没有那闲工夫一直待在军营中,管理军势,遣曹性、夏侯恩两人代为管辖又不放心,因此,才迟迟没有招募军卒,已成大军。
说到底,一个字,懒!
自由自在惯了的人,那受得了这般拖累,再者陈翎属于那种做起事来,全力以赴的人,若真集聚起这么一支军伍,说不得也会整肃严明,不成精兵强军誓不休。
一日之后,许褚、郝萌、韩猛三将率本部人马至廖城。
驻守在济南国的郝萌、韩猛两人距离廖城很近,若是得报就起军出兵的话,应该早就到达。这并非是两将拖延,而是在过来之时,与屯兵历城的廖化相商之后,郝萌、韩猛两人分别拨兵马一千交付给了廖化,由他在两将出征河北之时,代为主管济南郡内所有事宜。
因此,在许褚率着一千余虎卫至廖城之前,郝萌、韩猛两将共率六千军伍来廖城与陈翎汇合。
在等待了半日之后,许褚才姗姗来迟,原因一是路程相对比较远一些,而另外一个原因则是,从徐州下邳退缩至东海郡的臧霸,恳求温侯吕布,能够看在昔日的情分上,将琅邪郡内的开阳等城、县地,交还给他。
这个要求,对于臧霸来说,正常不过了,但对于驻扎琅邪将近二年的高顺来说,属于痴心妄想!
不必通过与温侯吕布的沟通,高顺就驳斥了臧霸来使,令其回转东海,言道,若曹操攻袭东海,臧霸可入琅邪郡内躲避,这就是看在昔日的情分上,才会如此办理的。
俗话说的好,人在屋檐下,岂能不低头?
昔者,吕布暂居琅邪郡之时,对于臧霸的要求,有求必应,这才能够两厢无事,熬过那一段苦难的日子。现在温侯吕布占据了青州,开始向翼州进军,臧霸在曹操大军之势下,溃败逃脱至东海驻扎,这其中的缘由,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还在下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