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即便如此,最好的良田,也就每年亩产二百公斤左右。
而这还是细心呵护的结果,其余田地,顶多也就一百公斤出头。
粮商的粮食是从哪来的?
两方面,一方面是收来的,这靠的是粮商们各自的渠道。
能收到物美价廉的粮食,自然是此中老手。
若是花了钱,收来的却是烂粮食,也只能打碎了牙往肚里咽。
另一方面,则是自家地里长出来的粮食。
那周家究竟有多少亩地呢?
接近百亩,看起来不多,但实际上也不少。
毕竟周家主打的还是收粮和售粮,手中渠道多。
那百亩田地,年产量能有多少呢?
按每亩均产一百五十公斤来算,也不过一万五千公斤。
再加上收来的粮食,接近两万五千公斤,也就是五万斤粮食。
行军打仗,一个普通士兵,每天的进食量大概是两斤粮食。
五万斤,不过一万人吃上两三天而已。
看起来不多,但要知道,这只是年产量!
粮食每年都在长,打仗可不是每年都打。
所以才有屯粮的说法。
按照每年五万斤的产量来屯,三年便是十五万斤。
这还只是周淮一家,若是整个淮南,怕是得有百万斤。
若是再加上江南郡,怕是两百万斤。
当然,这扯远了。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如果周记的百亩良田都种上顾北川所说的杂交水稻。
那么年产量少说有四万公斤,也就是八万斤!
再加上收来的粮食,妥妥的十万斤,那可是五万斤的整整一倍!
若是有这年产量,即便现有存粮不够又能如何?
周记依旧能去争一争皇商!
想到此处,周淮心中涌起一股难以遏制的狂喜,名为希望的狂喜!
很快,周淮便看见了顾北川口中的种子。
金黄色!
大片的金黄色稻穗。
颗颗饱满,色泽极佳。
只一眼,周淮便能判定,这绝对是上好的粮食!
金黄色稻穗在一辆拉车上装着,随风摇曳。
这金黄的色泽,叫周淮的心,在寒冬腊月里,火热起来。
他快步走上前去,扒开拉车上的稻穗,便见其下,是大片大片的种子。
那些种子,品相竟然比稻穗上的还要好上许多!
当真是匪夷所思!
这时候,顾北川也走了出来,笑道:“看来周员外对这批种子很满意。”
听闻此言,周淮回过头来,郑重点了点头。
如果说刚才他还对顾北川一年亩产四百公斤的说法抱有怀疑,那么现在,就只有钦佩了。
这样的种子,给亩产四百斤的说法提供了充足例证。
也说服了他这位眼光毒辣的老粮商。
“顾诗君当真要把种子给周记?”这一刻,这位老粮商的眼睛里满是郑重与严肃,将商海浮沉几十年磨砺出来的气质彰显无遗,丝毫没了起初的怠慢感。
顾北川闻言亦是点了点头,道:“飞鸿和周记粮商,本就是合作伙伴。”
“等到来年开春,说不定还能并入一家。”
“有好产品,自然要优先分享给你们。”
周淮闻言,有些诧异。因为这番话,似乎有些……似曾相识。
略一思索,想起来了!
这不是顾诗君帮沈记当选皇商之后说的那番话吗?
好家伙,枉我周某人以为冰纹丝绸只是顾诗君一时凑巧才做出来的。
可没承想,人家是真有这技术啊!
而且还是遍布各行各业的技术。
这不,刚做出冰纹丝绸,现在又整出个杂交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