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政治才能倒是并不显著,却于兵法韬略,武道修持颇有天资。
这些年来,跟着镇北王南征北战,更是屡立战功!
按理来说,亲王年满二十,便要出乾都就藩。不得传召,不得返还。
然而二皇子早已年过二十,却依旧被仁宣皇帝留在乾都,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再者说了,二皇子名唤项龙渊,取潜龙在渊之意。
皇家子弟,却以龙为名。
可见仁宣皇帝对其期盼,丝毫不下于太子项百川。
项龙渊于军中行伍历练多年,早已深得武将们爱戴。
此时若再回归,怕是能建立起派系,和太子项百川分庭抗礼。
如此一来,这朝堂上的局势,怕是要更显扑朔迷离。
而仁宣皇帝的态度,似乎……要更加偏向二皇子一些。
故而文臣们纷纷皱眉,武将们则是喜上眉梢。
如今的大乾,群敌环伺,正是武将们抛头颅洒热血,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
相比之下,文官们的地位则要低上一些。
可以说,若无镇北王功高震主,朝堂上的武将,怕是要蛮横上许多。
甚至和文官们吹胡子瞪眼,也并非无不可能。
若是太平盛世,情况则又要反过来。
“渊儿来了,叫他先来甘露殿见我。”
乾德殿乃是朝会召开之所,甘露殿则是仁宣皇帝平日里接见大臣和处理政务之所。
在此召见二皇子,本身就是一种恩宠。
“诺!”卫子夫言语中,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喜悦。
翌日清晨,所有考生都起了个大早。
振奋精神,邀上三五好友,跑去国子监门口。
为何?
因为今天是个大日子,对所有考生来说都意义非凡的大日子。
三日前朝廷就颁布了消息,会试金榜,于今日颁布。
这便意味着,有人要金榜题名。
有人只能名落孙山,仕途无望!
有时候,这金榜上的一字之差,往往便是天差地别。
若是考上,即便表现再差,等上个几日,殿试过后,便是进士出身!
最不济,也是同进士出身!
便能入朝为官,若是运气好,还能留在乾都,成为京官。
寒门子弟若是能做到这一步,当真是实现了阶级跨越。
若是没考上,便只有举人功名。
虽然说得好听,也能入仕。
但近些年来,若是没有世家背景,就连进士出身都要等上良久才有官职分配,更何况一举人乎?
所以更现实的情况是,大部分举人只是混成个商贾,被人尊称一句员外。
至于仕途,则是前途渺茫。
会试,作为科举最后一道关隘,当真是有着一考定终身的说法。
这样一来,叫这些考生们,如何能不激动,如何能不忐忑。
就这般,全乾都的考生们,齐聚国子监。
等候金榜张贴!
但在此处等候的,可绝不只有考生们。
还有小官员家,或是大商贾家的管家和仆从。
等候在此作甚?
自然是看哪个才子,既才高八斗,金榜题名,又气宇轩昂,长相不凡。
便捉回家中,与自家待字闺中的小姐成亲。
也算成了一桩好事,如此习俗,大乾古来便有,俗称榜下捉婿。
听起来荒谬,但实际上,那些个管家的眼光都极为毒辣。
自然不会去抓那些个世家子弟,而是盯着空有满腹才华和满腔抱负的寒门子弟。
如此一来,寒门子弟有了依靠,便能在仕途中走得更远。
多半不会拒绝!
就这样,所有人都或欣喜,或期待地等着金榜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