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是他们不用匆匆回京。
开国皇帝朱元璋,执政二十八年,就宣布退位,由十七子朱权为大明二世皇帝。
礼部那边也迅速的忙了起来。
新帝继位,要准备的事情很多,各部基本是都动了,户部、兵部、吏部都要交接,不知又要产生多大的动荡。
新的权臣上位,也就代表着新的格局出现。
随着朱权下令,由内阁大臣接掌朝政,暂时朱权在东宫批阅奏折,没有去御书房。
不为别的,就因为懒得挪窝。
仅此而已。
礼部要操办登基大典,旨意八百里加急发至诸国,邀请他们要参加新帝登基大典。
京城内的异族商人也不打算走了,打算见证接下来的盛典。
钦天监推算出四个多月后的金秋十月一日,乃是登基的最好日子,适合登基!而且时间上准备也很充足。
时间定下来之后,就写在了国书和各圣旨上面,要他们赶在这个日子之前到京城。
登基大典的时间安排好了之后,就要定下新皇帝的年号,这个还要一段时间琢磨。
当然了,也不止礼部忙,户部也忙。
忙着干啥呢?忙着出钱!
新帝登基,乃是国朝盛事,花销肯定是小不了的。
再加上户部洗牌了,大臣的新一轮较量又来了,国库余钱可不多,新的户部尚书要头疼死了。
朱权也开始忙碌了起来。
至于朱元璋,那是没有管这些事情了,只是锦衣卫有向朱元璋汇报。
朱元璋也就是一个意思,随朱权决定就好,朱元璋现在就想赶到钟山,查清楚自己大孙的真正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