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朱元璋来这儿的目的。
听到这话,朱权笑着摇了摇头,“父皇,那你认为应该拨多少?”
“他要三百万两,咱看还有得多,可以再酌情少拨五十万两,二百五十万两就差不多了。”朱元璋回答道。
朱权闻言,不知道该说什么。
“父皇,要把官员当人看,不要把官员当牛马看,当官是为了赚钱,是为了养家糊口,是为了不再过普通百姓的日子,你可还记得曾秉正?”
朱权问道。
朱元璋皱了皱眉,“好像有点印象,不太记得了。”
“曾秉正,他曾被父皇委任为官拜正三品的官员,是个清官,被夺职还乡之后,没钱充当路费,无奈卖掉了自己四岁的女儿,充当路费,父皇你知道之后,不仅没有怜悯他,反而将他处以宫刑,这让不让官员寒心?嗯?”朱权来到朱元璋的身边坐下。
朱元璋听后,终于想了起来,“咱想起来了,是有这个人,三品高官,连回家路费都不够,怎么可能,咱自洪武四年定下官员俸禄之后,三品官年俸有四百石啊。”
朱权又问,“父皇,三品官年俸四百石,可早在西汉,一个郡守的年俸就已经是两千石了,父皇还觉得自己定的俸禄合适吗?
更何况,官员的俸禄不光要应付一家老小的开支,还要承担与自己官位相匹配的一应僚属的工资呢!
抛去官员自身道德修养不谈,单是为了维持本衙门众多僚属的人吃马嚼的开支,大明的官员也不得不搞些副业。
我先前说你是君逼臣贪你还不信,十年寒窗,考取功名,结果过得与穷苦百姓无异,那我十年寒窗为了什么?
若是不干了,回家种地,那甘心吗?人生有几个十年?出于人性,那么就只能贪!贪也分两种。
一种是耽于逸乐的贪,一种是被生活逼得去贪,这是两种人性,父皇你要知道,官场是有自己一套规矩的。
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这个规矩就是人情世故!虽然这听起来很扯淡,很不合理,但那又怎样,这是现实!”
听到朱权的话,朱元璋很不能理解。
“照你这么说,贪官无罪了?”
朱元璋不明白,贪官还贪出道理来了?
贪官,竟然还有一套大道理了!
这岂不可笑?
何止可笑,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朱权摇了摇头。
“不,贪官有罪,但也无罪,我给你举个例子吧,假如某地出现旱灾,赈灾需要一百万两银子。
朝廷拨款一百万两,如果赈灾的官员能用五十万两就把灾赈好,那他贪剩下的五十万两,那就是无罪。
可若是明明一百万两才能赈灾,官员还贪了这笔钱,让百姓遭灾,那这种贪,就是有罪了,父皇明白吗?”
朱元璋轻哼一声,“贪官就该杀!没有什么大道理。”
朱权听后,也只是笑了笑。
“父皇,一个人心中的成见,就宛若是一座大山,任凭怎么努力,也搬不动它,我与你三观不合,就是我们之间沟通最大的障碍,所以你不会认可我的。
但是我要告诉你,这个世界上从古至今就有两套运行的规则,要么明白规则,要么被规则淘汰掉,顺者昌,逆者亡,这两套规则,一套在明,一套在暗。
明的是仁义礼智信,暗的则是利益算计,父皇你知不知道为什么你想对百姓好,天下官员几乎全部反对,甚至各种对百姓好的政策都是阳奉阴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