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安居乐业,京城人声鼎沸,百姓们分到土地,家家有屋又有田,朕重民生、修官道、兴百家、查贪官,治污吏。
武功方面,朕外收瀛洲、征琉球、平蒙古,开疆拓土何止万里?内定叛乱,安邦定国,哪一样是昏君?”
朱权真感觉自己冤枉。
比那个叫窦娥的都冤。
“就是,我大明圣天子坐朝,江山太平,河清海晏,开疆拓土,安邦定国,说是千古一帝也不为过,怎么到你嘴里就成昏君了?你不要以为你年纪大了,我大明律法就管不了你了!”徐允恭冷哼一声说道。
这话听得朱权咳嗽了两声。
过了嗷,这点功绩还是称不上千古一帝的。
不过我会向千古一帝这个方向努力的。
“老妇人死不足惜!但不都常说君无戏言吗?老妇人为我的丈夫、儿子、孙子喊冤!告陛下,不行吗?”
老妇人的拐杖在奉天殿敲得乓乓作响。
朱权更疑惑了,“你为他们喊冤?那他们人呢?”
“死了,全部为国战死沙场。”
老妇人回答道。
闻言,武将集团一惊,听这意思是祖孙三代都为国战死了啊,满门忠烈啊这是。
“老人家,你说说吧,到底是怎么回事?”朱权走下了御阶问道。
听到这祖孙三代都为大明战死沙场,朱权到内心也不由得升起一丝敬意。
“你是不是说过,这次战死的士兵,抚恤金加倍。”老妇人眼含热泪问道。
朱权点点头,“朕说过,难不成抚恤金没有发下去吗?户部尚书!”
朱权直接看向户部尚书顾博文。
顾博文赶紧站出来道,“陛下,三军将士还未还朝的时候户部就已经统计完了,早就把银子全额拨到兵部了。”
“兵部尚书!”
听到顾博文的话,朱权随即看向了兵部尚书耿炳文。
耿炳文站出来道,“陛下,赏银和抚血金是一同发放的,早在他们还朝的当天,就已经到了军营,足额发放,户部拨到兵部多少,兵部就发了多少啊!”
“户部说足额给了兵部,兵部说足额发了,那为什么有人为抚恤金的事情,不惜以死来敲登闻鼓!”朱权冷声问道。
“陛下息怒!”
耿炳文和顾博文两人齐齐跪下。
这事儿他们俩敢保证,跟他们没关系。
“老人家,抚恤金什么情况,你跟朕详细说说,朕一定为你做主!”朱权看向这个老妇人,沉声开口道。
这老妇人眼中泪水滚落,一旁的女子用手帕为其擦去泪水。
“我丈夫元至正二十三年参军,跟随中山王徐达取怀东、克平江、灭张士诚,后又跟着挥师北伐,直到洪武元年。
在攻破元庭大都那一战,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尸体都没能运回来,那年我二十岁,为他生了两个儿子。
大儿子三岁,小儿子刚出生,他还没来得及见他小儿子一面,就战死沙场,朝廷抚恤了二十二两银子。
洪武十二年,我的十五岁的大儿子参军,后跟随蓝玉将军北伐,洪武十三年娶妻,洪武十四年,生一子。
洪武二十年,在讨伐盘踞金山的北元太尉纳哈出的战斗中,战死沙场,朝廷抚恤只有十九两银子。
战死消息传来,我那大儿媳妇,殉情而死,洪武十七年,我十七岁的小儿子参军,说不建功立业不成家。
在洪武二十一年北伐的时候,战死沙场,没有成家,我家只剩下我这个老婆子和年仅七岁的大孙子相依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