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秦昊特意传旨下去,早朝延迟。
今天是秦昊来到这个世界上,起的最晚的一天了。
有了锦衣卫和西厂,睡个觉都踏实多。再也不担心,半夜被人割喉了。
秦昊慢悠悠的来到议政殿,坐上王座。静静的看着大殿上的百官,仿佛看到了一座座移动的宝库,都是钱啊。
想到那次所谓的捐款,打死秦昊也不相信只有这么点。这帮老狐狸会把贪污来的钱,全部捐出来。
按照秦昊的估算,只有少数人捐了一半,其他人有可能连三分之一都没有捐出来。
以前手下没人,拿他们没有办法,总不能叫于禁一个一个的上门抄家吧。
现在好了,有了纪纲这把利剑。随便挖挖都是证据,只要最近作案贪污的,罪行成立。
直接抓捕,抄家的抄家,斩首的斩首。
这完全是一石二鸟之计,钱搞到手了,职位空缺出来了。
高,实在是高。
秦昊在上面静静的看着下面的官员做着汇报,不是北方旱灾,就是南方水灾。
当了大王,秦昊逐渐发现。在地方看来很大的事情,到来朝堂就感觉不怎么样了,很小。
不过,自从秦昊掌权以后,官员的工作态度相比与以前积极了很多,做事更认真,更勤快了。
这是一个好兆头啊。
秦昊静静的听着殿下大臣的汇报,不知不觉时间已经过了四个时辰了。他嘴里都有点口干舌燥了,更不要说那些年老的大臣了。
秦昊在想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啊,总不能天天坐在这里吧。外面的大好河山不去看看多可惜啊,还要好多妹纸。
是不是尝试一下学习明朝的内阁制度,搞个总理出来,然后搞几个阁老。一般的大事就由他们商议决策,商议不出来的,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
除非有重大事情,否则根本不需要秦昊坐在大殿议政。
只要将军队抓在手里,任他们如何翻江倒海,也逃不出秦昊的五指山。
想到这里,秦昊心里嘿嘿一笑。
“启奏大王,下个月初一就是每逢十日的科举考试,是不是可以选出相关考官人选?”礼部尚书王伦沉着的说道。
秦昊一听十年一次科举考试,怪不得没人用。感情现在手下的官员最年轻的还是十年前的学子,怪不得大殿上百分之七八十的都是白发苍苍的老头子。
一个不能及时补充新鲜血液的朝廷,迟早会慢慢的死去,最后被自己的敌人打败。
想到这里,秦昊眉头一皱。
他知道任何事物如果不主动去改变,那么迟早会被淘汰,消亡。虽然说现在外有将军张辽,西厂雨化田,内有锦衣卫纪纲,还有太傅汪道成。
但是,这些布置只能减缓大秦的衰亡,无法从根本上使大秦重新焕发生机。
想要大秦重新焕发生机,那么就要从内部主动改变,首先就是朝廷取士制度的改变,有了新的官员进来,才能更好的运转朝廷。
有人说,这些老官员更有经验,更适合啊。但是,老人也有自己缺陷的一面,思想僵化,没有锐意进取之心。
更何况,接下来大秦会在秦昊的带领下开疆扩土,雄霸一方。很大一部分老人,根本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大秦。
想到这里,秦昊便开口说道:“十年一次科举考试,时间间隔太久了。改为三年一次,每三年进行一次科举考试。”
殿下的大臣听到秦昊这么说,纷纷议论道。半响之后,全部大臣都齐声恭贺道:“吾王,英明!!!”
秦昊心里嘀咕道,自登基这么久算这次的马屁拍的到最心甘情愿,最响亮了。
这个结果秦昊事先也考虑到了,这帮家伙根本没有拒绝的理由。谁家没有子孙啊,谁家没有学生,现在缩短科举考试的时间,不管怎么算对他们都是有利的。
再说现在的秦昊,可不是他们可以随便欺凌的幼主,台面上有半步人王境的于禁,及实力深不可测的太傅汪道成。
不然汪道成早不回来,晚不回来,偏偏等秦昊登基之后才回来,这明摆着来辅佐秦昊的。
更何况,暗中还有纪纲和雨化田两位高手。
现在朝堂上的局势基本就是秦昊说了算,
秦昊这是真正的亲政。
秦昊心里感叹,康熙爷十六岁亲政,我十八岁亲政。嗯,就差那么点了,还好,还好。
“那么大家看看谁适合做这个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