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还在胡思乱想着的公孙康瞬间回过神来,哪怕再是不愿意承认,可也只能闭上双眼微微颔首,显然是同意了苏泽的说法。
之前有着刘备、孙权做掣肘,他还可以“恃远不服”。
可现在曹操都已经腾出了手来,如果他还抱着以往的态度,那他的死期也就将近了。
“诚如侯爷所言,只是我公孙氏绝无叛乱之心。”
“毕竟辽东四周皆是异族,倘无足够兵员,根本难以护子民周全。”
“还望侯爷明察。”
“这话公孙太守和我说没用。”
苏泽挥了挥手,并没有直接拆穿公孙康的借口。
凡事都说破可就没意思了,现在该讨论的是如何在两者之间达成一个微妙的平衡。
“对了,听闻公孙太守膝下有两位公子?”
还在等苏泽帮忙拿主意的公孙康顿时愣住了,不明白苏泽怎么突然转移了话题。
他是有两个儿子没错,可和目前的情况有什么关系?
“侯爷的意思是……”
“吏二千石以上,视事满三岁,得任同产若子一人为郎。”
“任子制自武帝时便未断绝,太守若想要大王放心,不如让幼子前来许都,入朝为仕。”
“此为其一。”
苏泽自然不会闲得发慌告诉公孙康他大概也就只有这两年活头了。
而在公孙康逝世后,本是由其弟公孙恭接任辽东太守之位,长子公孙晃因任子制入朝为官。
可问题就出在公孙康的次子公孙渊身上。
先是软禁公孙恭,后又自立燕王造反。
至于公孙恭却是一直都被公孙康囚禁,而公孙晃也多次提前谏言公孙渊野心勃勃,迟早会行谋逆之事,请朝廷出兵平定辽东。
如今先行把公孙渊按住,留下的公孙氏未尝不是对付北边异族的利器。
再者就算公孙氏想造反,那也得先好好掂量掂量自个的能耐。
“既有其一,还请侯爷继续赐教。”
【1.这第二嘛,鼠鼠我呀,最近有些缺钱用了。】
【2.听闻公孙太守大破高句丽,何不继续向南往三韩用兵,为朝廷开疆拓土?】
【3.赐教不敢当,只要太守你多纳几门美艳妻妾,然后抽个时间送来许都,这你总该懂的吧?】
苏泽琢磨了一下,最后拿定了主意。
毕竟看在公孙康是个吉星且大爆了一次的份上,他也不打算做得太过分。
“赐教不敢当,不过听闻公孙太守大破高句丽,何不继续向南往三韩用兵,为朝廷开疆拓土?”
公孙康面色一变,握着茶杯的手猛地一抖。
对三韩用兵?
如果仅仅是攻打三韩他还无所谓,哪怕明知道会因此损兵折将,势力大减。
可他怕就怕打下三韩后,辽东到时候已经城头变幻大王旗了!
“恕我直言。”
“公孙太守你已经没得选了……”
公孙康面色变幻不定,对上苏泽的视线后,嘴角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丝苦笑。
想他公孙氏虎踞辽东多年,异族无不闻风丧胆。
可如今……
正如苏泽所言,他早已没了拒绝的余地。
要么相信曹操会网开一面,让他公孙氏继续存在下去,要么就是殊死一搏。
可殊死一搏的成功几率。
不能说完全没有,只能说是毫无胜算。
他,公孙康,和光武帝刘秀八竿子都打不着一钱的关系!
公孙康深吸一口气,对着苏泽拱了拱手道:“今日侯爷所言,康定谨记于心,绝不辜负大王和侯爷的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