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平说:“那怕什么,今天我父母给了好几百元钱,没粮吃可以买啊,要不了两年,国家政策变了,包产到户,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包产到户?谁说的?保平哥,我咋没听说过?”
李保平心想,还没发展到那时候,她当然不知道了。
“我说的。将来是知识的时代,没文化总归是要吃亏的,以后我和咱妈参加农业社劳动,你负责生孩子和做家务,小姨子们负责把书读好就行了。”
何玉倩唉声叹气道:“说的轻巧,一大家子七口人,只有两个劳力,那还不得饿死?”
李保平一把将她搂在怀里,说:“有你在,我饿不死的……”
第二天一大早,李保平十分高调地带着何玉倩上县城。
他有两件事要办,一是去丰华县城丹江旅社找父亲李万钧,以前他们两口子来看他的时候在那里住过,估计昨天也会住在那里。
从丰华县到省城安西每天只通两趟班车,他们昨天是回不去的。
另外一件事就是置办结婚的东西,尽管何玉倩这个媳妇是铁板上钉钉子,但也不能委屈了人家。就是在农村,结婚也得给新媳妇买几身新衣服,还有三大件也是必买的。
遗憾的是,到了旅社的时候李万钧夫妻早走了。
服务员听说他是知青,马上拿出一个小包,说是他妈让转交给他的。
李保平打开包一看,是一枚戒指。
张会英猜到他一定会来找他们的,就偷偷将戒指交代给了旅社前台。李保平看着戒指,心中有说不出的难受。
这枚戒指是她娘家的陪嫁,跟了她一辈子,她却把它作为见面礼送给何玉倩。
他将戒指给何玉倩戴上说:“看到了吧,这可是我们家祖传的物件,我妈这就是承认你是李家媳妇了。你用不着想太多,以后等我出息了好好孝敬他们是一样的。”
何玉倩感动的稀里哗啦,坚决要喜事简办,让他买些喜糖给乡亲们发了就算结婚。
李保平说:“这恐怕不行吧?我不能因为你有了我的孩子就亏待了你。再说了,我是城里人,娶媳妇的标准肯定得比农村人高,你总得给我留些面子吧?”
何玉倩说:“你能留下来,就给足了我们家面子,你瞧瞧这方园几十里那么多知青,也只有你为了我留了下来,结婚办事还得在随份子,乡亲们一年也分不了多少钱,何必呢?我的衣服买两件就行,再给我妈妹妹们买身衣服。”
李保平心中热乎乎的。
人常说,家有贤妻是个宝,能娶到她这样的女子是上辈子修来的福份。于是说:“行,听你的,不过,给你们家的结婚三大件一样不能少。”
见李保平坚持,何玉倩也不反对。作为何家长女,不办婚礼可以,她担心不买家具陈淑芳那一关也过不去。
两个人来到百货商店,先花180元买了辆凤凰牌自行车,又为何玉倩买了块胡蝶牌手表,又买了台标准缝纫机,再买了一大包水果糖,李保平直接用自行车驮着她回了村。
一进村子,两个人就被村民们给围住了,一片赞叹声。
“全的新的,好家伙。”
“何家发达了,找了这么好的姑爷。”
“三大件一样不少,城里姑爷就是不一样啊。”
陈淑芳赚足了面子,乐的合不拢嘴。
李保平拿着水果糖冲着大伙大声说:“各位叔叔大爷,婶子姐妹,今天是我和玉倩结婚的日子,我们商量过了,喜事简办,大家吃了我们的喜糖就相当于我们办了婚礼。”
说完,抓起糖逐人发放。
陈淑芳一听不乐意了,阴着一张脸说:“保平,你这么着可不行啊,光发糖就算结婚了?竹林大队还没有这样子的。”
李保平将她拉到一边,从口袋掏出二百元钱递给她说:“妈,这是我给你的彩礼钱,不办婚礼相当于我们赚钱了,这年头省一个是一个啊。”
陈淑芳立即见钱眼开:“好,看在这么懂事的女婿份上,我就答应了。”
何军不肯接他发的糖,阴阳怪气地说:“现在高兴不等于以后就会高兴,李保平,哪一天要是你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