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是城里人,支书看在他是知青的面上也不会咋样咱们的。”
“行,少数服从多数。”
没多大会,郝支书带着一帮人进了院子。
支书姓郝如平安,五十多岁年纪,身体健壮,自带领导风范。
还没等他们开口,郝支书劈头盖脸地问:“老万,你们咋搞的,我们到田间地头看了下,集体劳动不搞了?”
万石头尴尬地笑笑,李保平赶紧说:“支书,我们正要向你汇报这个事,可巧你们来了。”
治保主任眼睛一瞪说:“李保平,哪个问你了?这里轮得到你说话吗?”
万石头说:“张主任,保平现在是我们生产队副队长,我年龄大了,打算主动让贤,有啥事你们就问他吧。”
“万队长,你们到底咋搞的?集体劳动场面不见了,我问了一些村民都支支吾吾的? 好象在搞联产承包制?这是哪里的政策?”
李保平赶紧说:“支书,我们就是变了个方式,将集体劳动变成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劳动形式,和以前没有啥区别。这样挺好的,大家活干的好,还有更多的时间由自己支配。”
支书眉头一皱,问:“李保平,我问你了吗?你是个副队长,只能辅助万队长工作,不能唱主角。”
万石头说:“支书,保平年青,有文化,见识多,我虽然是队长,现在我们生产队的工作基本上都是他主持,你的问题他说和我说是一样的。”
郝支书一脸恼怒地说:“我咋不知道?还有没有组织观念了?年轻人容易犯错误,你不知道?啥叫把集体劳动变成家庭劳动?这是谁的规定?你们这是犯了严重的政治错误!简直是在胡闹!”
李保平一听,这不是上纲上线吗?
万石头说:“支书,没有你说的那么严重吧?到时候给国家和集体上交的粮食一样不少,乡亲们的收成也会提高,有了多余的粮食还可以换成钱,这是好事啊!”
“好事?老万,你当了这么多年村干部,有没有思想觉悟?上面有政策吗?谁允许你们这么干的?你们这叫脱离组织的领导你知道吗?”
见郝平安发火,大家都不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