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都亲自下场经商了。!q\d?h~b_s¢.!c?o,m\
官员们自已是不敢有样学样的,但是他们可以让自已家人下场啊。以前是家人也不要下场,被人知道了,举报到朱元璋那里,万一惹怒了朱元璋就得不偿失了。现在嘛,最好别干,如果实在想干的,也不是不可以干。毕竟朱元璋是董事长,朱吾适更是商人的祖师爷了快要。户部这个官员的儿子想要自已进场经商。官员考虑了几天,就同意了。好歹也算是给自已儿子找个事儿干干,总不能真的当个无所事事的纨绔吧。天天在街上溜达,说不定哪天就惹到不该惹不能惹的人了,这里可是京城,水深得很。官员和他儿子达成共识了。商人代表这边就尴尬了。户部官员的儿子要求这个商人代表把所有的产业都整理一下,然后交出来。用户部官员那个儿子的说法。“你也别说我不近人情,两年之内,你把所有的产业都交出来。要不是有我爹,你别说发财了,能不能活到今天都是个问题呢。你也别觉得我贪心,我肯定不会把你掏空的,产业都交出来就行。”商人代表就算把所有的产业都交出去,他手里的钱依旧可以支撑他家几代富贵。想要东山再起也完全有资本。前提是,不被人卡脖子。经过这件事儿,他算是彻底明白了,再有钱又能怎么样呢,家里没个撑腰的,人家说弄你就弄你,一点儿都不带犹豫的。说是没有他就没商人代表的现在。其实呢,商人代表投靠那个户部官员的时候就已经富甲一方了。找商人代表做靠山也只是让他更上几层楼而已。结果现在一句话,就要让自已交出一切,太霸道了。他虽然心有不甘,可是他不敢反抗。现在不敢反抗,不代表以后不敢啊。恰好他有个儿子,自幼读书写字,学问非常的好。光学习好也就算了,他这个儿子还成熟稳重会来事儿。商人代表本来是想要把家族的产业一步步交给他打理的。结果就出了户部官员的儿子来要产业的事儿。产业都被要走了,自已儿子自然也不用接手了。商人代表的家人都劝他,反正手里还有钱,就算没有了靠山。大明现在的经商环境这么好,东山再起是很简单的事儿。可是商人代表咽不下这口气啊。凭什么自已辛苦半辈子就落得个这样的下场呢。自已辛辛苦苦赚钱,户部那个官员也就是偶尔透露一些消息而已。最多也就是自已遇到事儿的时候,挂着官员的名头好解决问题。可是自已也把盈利的大半都给了他啊。为什么还要把所有的产业都要走呢。刚好他又听人说,海贼王说过,以后商人的后代也可以参加科举。他就想着,如果这件事儿是真的,那他就不让儿子经商了,就让他专心在家读书,以后参加科举,也去做个官。既然做生意要被当官的卡脖子,那我儿子当官了,谁还敢动我。 如果这事儿不是真的,那他也就绝了其他的心思,干脆直接退休,让自已儿子经商去了。这才有了他今天自作主张问朱吾适科举的事儿。他平时见到朱吾适的机会并不多,更别说单独接见了。但是他又太想知道自已儿子还有没有机会当官了。所以干脆借着这个机会当面问问吧。反正朱吾适好说话。在场的又都是商人,他们其实也想让家族后辈当官的。朱吾适也挺惊讶的,他是没想到,这种问题他们也敢问。这可是相当于在挖文官的墙角啊。不过嘛,他此前就已经说过了,现在再说一遍也无所谓。“大家都知道,咱们大明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开科举了。大明明明很缺人才,为什么还不开科举,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原因,那就是现在的读书人,质量不行。未来肯定是会开科举的,但是科举什么时候办,这个就有待商榷了。但是有一点我可以告诉你们,那就是,科举肯定会有变化的。首先就是考试内容,这个必然会有所不同。至于怎么不通,你们以后就知道了。参加科举的考生要求肯定也会有变化的。你们关心的,商人子嗣是否可以参加科举,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们,可以。但是是否跟其他读书人一起考,以后可以当什么官,这个还是要皇帝说了算的。”朱吾适没有把话说得太死。他又不是皇帝,最后拍板决定的还得是朱元璋。如果朱元璋下不了决心彻底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