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谣者故作神秘地一笑,声音里充满了戏谑:“告诉你们吧………这样…这样”
“我的天哪!”众人一听,纷纷倒吸一口冷气,脸上的表情从惊讶转为难以置信,仿佛整个世界观都在这一刻崩塌了。
“不可能吧?大明皇帝怎么会是这种人?”有人开始质疑,但声音里却带着几分动摇。
“怎么不可能?你们想想看,他一个身无分文,又没有一技之长的人,怎么可能在乱世中活下来?还乞讨了三年?粮食比金子还珍贵的时候,谁会无缘无故给他吃的?
“千真万确,我爷爷传下来的故事,那可不是空穴来风。”造谣者一脸得意,仿佛掌握着什么了不得的秘密,“你们想想,他一个孤儿,没权没势,凭什么能在乱世中活下来,还成了皇帝?还不是靠那些见不得人的手段!”
“可……可他是真龙天子啊!”有人不甘心地反驳,但声音里已多了几分动摇。
“真龙天子?哈哈,那都是后来人给他编的。当年他可是靠什么吃饭的………懂得都懂。”造谣者越说越起劲,完全不顾及周围人震惊的目光,“他那三年的要饭生涯,说白了就是另一种形式的乞讨,只不过方式不同罢了。”
“这……这也太离谱了!”人群中的惊呼声此起彼伏,许多人开始交头接耳,用难以置信的眼神看向彼此,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这一刻颠覆了。
朱元璋的拳头悄然握紧,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但他依旧保持着表面的平静,只是那双深邃的眼眸中,怒火在悄然酝酿。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内心的愤怒与屈辱,想要听听这造谣者还能编排出什么更荒谬的言论。
“哼,你们还别不信。”造谣者见众人半信半疑,更是添油加醋道,“我爷爷地道农民,亲眼见过他,那时候他还年轻,长得也算俊俏,就是穷得叮当响。你们以为他凭什么能活下去?不就是……懂得都懂!”
此言一出,人群中的哗然更甚,有的人甚至开始窃窃私语,对朱元璋的过往评头论足起来。
朱元璋的脸色越来越阴沉。
朱元璋的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下水来,双拳紧握,指节因用力过度而微微泛白。
放肆!敢这么造谣朕,你九族是批发的吗?
马皇后站在他身旁,同样面色凝重,她轻轻握住朱元璋的手,给予他无声的支持与安慰。
造谣者见自己的话引起了如此大的反响,愈发得意起来,嘴角勾起一抹讽刺的笑意,继续说道:“你们知道吗?朱元璋这人之所以能在乱世中崛起,最终坐上皇帝的宝座,靠的可不仅仅是运气。他这人,人情世故玩得那叫一个炉火纯青,对人性的把握深刻到了骨子里。你们想想,这三年懂得都懂的经历,可不是白过的。他得学会察言观色,揣摩人心,才能在那种环境下生存下来。”
“哎呀,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一个围观的中年男子点头道,“我以前也听人说过,那些青楼里的女子,个个都是人情世故的高手,比咱们这些大老爷们儿强多了。”
“对对对,我也有同感。”旁边一个妇人附和道,“那些姑娘啊,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把人心摸得透透的。”
“可不是嘛,这世道啊,还是得多懂点人情世故才能混得开。”又有人感叹道。
周围的人纷纷点头,似乎对造谣者的话深信不疑,甚至开始讨论起人情世故的重要性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