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这明升,真是枉费了川蜀这片好山好水。”傅友德冷哼一声,语气中满是轻蔑,“他若是能有点骨气,与我大明将士真刀真枪地干上一场,那也算是条汉子。现在这样,只会让人瞧不起。”
汤和则显得更加深沉,他沉默片刻后,缓缓说道:“世事无常,战局更是瞬息万变。或许,这正是天意吧。不过,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放松警惕,毕竟,真正的胜利,还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去争取。”
将领们闻言,纷纷点头称是。
...............................................................
瞿塘关内,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当那道关于夏帝明升投降明军的命令如晴天霹雳般传至每一位夏军将领的耳中时,整个营地瞬间被一股难以言喻的震撼所笼罩。将领们面面相觑,眼中闪烁着不敢置信的光芒,仿佛听到了世间最荒谬的笑话。
“臣等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一位须发皆张的老将,眼眶泛红,声音颤抖地嘶吼着。他的双手紧握成拳,青筋暴起,仿佛要将心中的愤懑与不甘化作无尽的力量,却只能无力地砸在坚硬的石板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是啊,我们大夏儿郎,哪一个不是铁骨铮铮,誓与城池共存亡?陛下这一降,让咱们的脸往哪儿搁?”周围的将领们纷纷附和,他们的声音汇聚成一股悲愤的洪流,在瞿塘关内回荡。
有的将领仰天长叹,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强忍着不让它落下。“太祖皇帝在天之灵若知此事,该是何等痛心疾首!我们怎能眼睁睁看着大夏的基业,在他老人家亲手打下的江山上,仅仅传了二世就如此黯然收场?”
“陛下此举,无异于将我等置于不仁不义之地!我等身为臣子,本应誓死守护家国,如今却成了亡国之奴,如何面对列祖列宗,如何面对后世的子孙?”一位年轻的将领,眼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他的声音虽不高亢,却字字铿锵有力,直击人心。
整个瞿塘关内,弥漫着一种悲壮而绝望的气氛。将领们或跪或立,或泣或怒,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夏帝明升投降决定的不满与不解,更有着对大夏基业即将覆灭的深深哀痛。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无论他们如何悲愤交加,如何不愿接受这个事实,都无法改变夏帝明升已经投降明军的既定事实。
.........................................................
大夏皇宫内,一片死寂之中,突然传来了一声急促而慌张的询问。夏帝明升之母,彭氏,这位平日里温婉端庄的太后,此刻却难掩心中的慌乱与不解,她急匆匆地步入明升的寝宫,脸色苍白,眼中满是对未来的忧虑与对现实的质疑。
“升儿,你怎会下此决定?可是那瞿塘关等要塞已然失守,无奈之下才选择投降?”彭氏的声音中带着几分颤抖,她紧盯着明升,试图从他的眼神中寻找答案。
明升闻言,轻轻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母后,并非如此。瞿塘关等要塞尚在我军手中,局势并未到山穷水尽之地步。”
这一回答,如同晴天霹雳,让彭氏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她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儿子竟会在要塞未失的情况下就选择投降,这简直是对她多年教导的背叛,更是对大夏先皇的不敬!
“你……你怎可如此轻率!”彭氏怒不可遏,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我原以为,你是因为要塞失守,为了保全我大夏子民,才不得已做出这样的决定。可如今,要塞尚存,你却主动投降,这……这让我如何面对你父皇的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