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人在唐朝,科教兴国 > 第369章

第369章

“呵呵!”沈晨笑了,“学会转移话题了?”

系统:“哎呀,心照不宣的事情,就不要纠结了嘛!”

“行,你帮我找,制作热气球的相关东西,记住要在现在的唐朝能够自己制作的。”

“得了,您愁着!”

有了系统的帮助,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快,对于系统来说,万千世界的网络就像他自己的家一样,即便偶尔会忘记东西摆在哪里,却总不会找不到。

不到三个呼吸的时间,屏幕上就只剩下一个窗口。

沈晨认真地看了一下标题,发现是他那个时代的一个热气球爱好者写的,专业性并不比专家们高多少,主要是这家伙估计还是一个穿越迷。

他从热气球的原理和结构出发,畅述了热气球所需要的最基本的原材料,然后从穿越到原始社会说起,分别畅述穿越到不同时代时,应该如何制作热气球。

沈晨看出了他的意图,索性直接拉到唐朝时期。

他是这么写的:

热气球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称为天灯或孔明灯,乃是三国时诸葛亮所制。

然而,限于当时的原材料和科学思维,诸葛亮所造的孔明灯仅仅只是用薄纸和竹条所制,大小也就四五个南瓜,具有的功能也局限于照明、观测等低下的军事用途。

由于华夏古代受儒家思想制约,工匠被誉为奇淫巧技,热气球从出生那天开始,便再也没有成长,即便是火器研究已经有了长足进步的明朝,也依旧止步不前。

但是,这并不代表各个朝代没有制作载人热气球的能力。

热气球的结构无非球囊、吊篮和加热装置三部分而已,以唐朝来说,是有能够独立制作的条件的。

首先,球囊部分。

1782年法国的蒙特哥菲尔兄弟开始对热气球的研究,1783年6月他们用亚麻布和纸做了个800立方米的热气球,在球体下方燃烧稻草。

他们认为浓烟有助于气球升空,在稻草中又特意加些湿布和腐肉。滚滚浓烟充入气球后,气球升空近千米高,飞行了二公里远。

“同年9月19日。

兄弟俩又在法国国王和众大臣们在场的情况下,把他们用亚麻漆布制作的1400立方米(直径12米,高26米)的热气球,载着一只母鸭、一只公鸡、和一只绵羊,升到了五百米高。

气球飞行8分钟、4公里后降落在巴黎郊外。

这次飞行为他们制作载人热气球树立了信心。

1783年11月21日。

蒙特哥菲尔兄弟将他们精心制作的2200立方米的热气球放到巴黎市中心,请两名法国青年乘上气球,升空1000米,飞行时间25分钟,飞行距离10公里,创造了人类首次升空的历史。

他们所使用的气囊材料是亚麻布,载人所用的也不过是把亚麻布做了漆层而已,众所周知,亚麻布并非完全密气的布种。

它的有点是纤维强度高,不易撕裂或戳破,可任由调色刀在上面刮、压。

相比于亚麻布,唐朝时期已登峰造极的丝绸的密气性更高,只要有钱,用丝绸涂上漆层以后,制作成的球囊足够载人升空。

实在没有条件的话,直接用亚麻布也行,就是安全性稍微差了点。

其次是吊篮。

对于伟大的华夏工匠来说,简直不要太简单,一个竹篮就行。

很多人说竹篮不结实,我就呵呵了,我老家的县城里满大街都有得卖,大的小的,搬砖工人都用竹篮来搬砖,便宜结实又轻便,等竹篮报废的时候,搬砖工人连大肥猪都买得到一头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