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青楼之中孕育出的青楼文化,经过上千年的不断改进和丰富扩展,已经成为了华夏文化组成部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唐诗三百宋词八千,其中二十分之一的作品创作地点或者灵感都和青楼有关,在明朝后期甚至成了江南士子引导国民舆论的中心,很有一种大v聚集起来开沙龙的味道。
随便拎出一个在后世响当当的诗词名人来,几乎都写过与青楼有关的诗词。
至于宋朝时柳永那样把青楼当家的就不说了,李白杜甫、李商隐白居易、元稹杜牧……没有一个没有提到过青楼。
为什么看似是贱卖皮肉的妓馆居然炸出了那么多华夏文明史上璀璨的诗词歌赋呢?
原来,青楼自从诞生那一天开始,就不是以贱卖皮肉为目的的!
在青楼出现的初期,青楼都是由高官大富所开设,主要目的是为了吸纳才子、收拢名人,一些郁郁不得志的魏晋风流名士便喜欢在青楼中高歌咏唱,抒发人生志向,从而获得青楼主人的认可,获得当官发财的机会。
那么多的才子名人和达官显贵坐在一起,很容易形成团伙,拉帮结派,甚至有根据青楼分派系的说法。
毕竟,只要进了青楼主人眼中,得到了青楼主人的帮助,那些才子名人自然就成了青楼主人的附庸。
在这样的情况下,朝堂中的诸多派系便开始了朝堂之外,用青楼一决胜负的做法。
你今天用青楼拉了两个,我便也开设一家,招他三个四个,就不信打不垮你!
于是,不知哪个天杀的想出个点子,找了一些对诗词歌赋都有研究的贵人之女来,代替青楼主人行驶挑选的权力,几杯黄酒下肚,便将喝得两眼只剩下皮肉的才子名人收入名下。
时间不长,魏晋过后,南北朝混乱,北方华彩十不存一,青楼逐渐从招贤引士的沙龙转化为寻欢作乐的场所。
但以诗词歌赋取士子名利的模块却保留了下来,一直到唐朝时期,青楼正式登上官府的名册,成为官府组织结构中的一部分。
教坊司,便是唐朝专门将犯官子女充做青楼女子,用以惩戒犯官、警醒朝中群臣,并查验士子才华品行的编外型政府机构,类似后世某某钢铁公司旗下的火锅底料工厂那种。
所以,上青楼在大唐并非如沈晨所想的那样是害羞羞的事情,相反,在大唐人看来,如果能在青楼中以自身文采获得艺伎青睐,往往便能够进入李二的小本本,成为潜在的政府官员。
弄清楚了这些,沈晨顿时觉得兴趣寥寥,原来只是去讨论诗词歌赋……
天啊!翻开语文课本,他用得完吗?
而且还是历经上千年,被逐字逐句剖析那种!
身为一个老师,什么诗意词意,他背的贼溜!
有意思吗?啊?有意思吗?
“额……最近比较忙,我分身乏术,要不让李君羡带您老人家去?”
李承乾见沈晨气虚孱弱的样子,有些心疼老师,既然老师想休息,去青楼里喝几口酒,舒缓舒缓连日来的疲累也是好的。
“跟李君羡?”
沈晨本就不太愿意,现在就更不愿意了。
虽然说白了就是去诗词歌赋为主题的沙龙喝几口酒,没什么特别节目,但是,和李君羡那种军人去,沈晨实在觉得不够青楼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