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请看。”
夏原吉将那张纸悄悄递给朱棣。
朱棣看完的神色微动,愕然道:“你是认真的,粗盐经过这些步骤,可以变成贡品雪花盐?老三?”
其余人讶异,如果是真的,真的可以改变大明的百姓饮食习惯啊,不光是利益,而是整个百姓的生活水平都上升一个高度。
众人一时愕然纷纷看着朱高燧。
“不光是粗盐提纯,随便是大明,凡是有毒的卤盐山,都可经过一定的操作,全部提取变成雪花盐,我要让大明所有的百姓都吃上干净便宜的优质盐。”
此言一出,台上所有人无不大惊失色。
朱棣哈哈一笑。
“好啊,老三,刚刚开年,你就给朕送来了如此好的消息、老子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奖励你。”
“嗯,老爷子要是有心,将桃叶渡那一片地方全部都划给我吧,反正那边要做煤球厂,纺织厂、将来还要做盐厂,到处都需要地方。”
朱棣指了指他,笑道:“可以。你小子啊。”
等大家所有的注意力都被那两袋子的雪花盐吸引。
夏原吉轻声道:“陛下,如果按照赵王殿下的操作标准,真能制作雪花盐,不知咱们应该将食盐的价格定为多少合适?”
众人的目光再次看见朱老三。
“人工便宜,主要是运送成本,可以将这种关键技术安排户部招人负责,在西南,西北东南东北,等地设立盐井盐仓,直接从产地将运输成本给节省下来,南边人要想吃盐,而不必专门让北方人去运。
先按照定价一斤10文算吧。”
十文?
众人微微讶异。
夏原吉低声道:“食盐生产主要是一些灶户。”
关于灶户朱老三略有了解,这类人就相当于奴隶一样的人,一旦成了职业,就得终身做这一件事情。
“老爷子,不知这种盐制盐工艺还是不是由开中法进行制定实施?说句实话,这种政策实在是过于愚蠢的可爱。”
昨晚一出众人懵逼。
当初这开宗法可是太祖高皇帝推行天下的国策,被文武官员评价为:利国便民惠商的国策,还解决了边防上百万驻军的粮食供给。
这是有史学依据的,洪武三年,山西行省言:大同粮储,自陵县运至太和岭,路远费烦。请令商人于大同仓入米一石,太原仓入米一石三斗,给淮盐一小引。
其实上面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即由户部利用食盐的专卖权,对商人进行招标,商人往边镇输送军需物资,然后按实际输送情况支付同等值数量的官盐盐引,使商人获得官盐并合法销售。
更简单直白介绍:商人没有合法资质卖盐、需要获得证件,盐引、同时需要往军阵运送一批同样价值的粮食,户部不用去单独运送粮食,节省一批人力、物力,将风险转嫁给商人。
商人除此之外可以招募一批百姓去边疆开荒、建立商屯、吸引大量人去边疆定居,商人以此获利,这是一本万利的事情。
可架不住会有人钻空子。
朱棣呵斥道:“混账老三,你小子说话的时候能不能动动脑子,不要胡乱说话,你爷爷定下的国策,大家都说利国利民,为什么你非要抬杠呢?”
朱老三理直气壮道:“那是我亲爷爷,熊他两句怎么了?要我说,也就是我奶奶不懂,她要是懂,怕是直接上手拧他耳朵。”
众人直接惊呆,汉王憨笑道:“老三,你小子是真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