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府衙。
随着一年中,难得的休息时间。
他也一直不停在翻看四书五经,等过上两月,一年一度的科举就要到来。
屋子里放着炉子,上面正烧着茶,屋子里门面暖烘烘的。
右手边放着一盘盘的羊肉串、温热的酒水。
吃饱喝足,不看书还好、一看越发觉得困倦。
这不,刚刚初二,朱勇、孟庆带着山中野味,开始来上门给朱老三送礼、拜年。
朱老三抬头去看两人,朱勇还好,孟庆脖子上有一处抓痕,一直在遮遮掩掩。
甚至有些心虚故意侧着身子,不让别人看见。
朱老三疑惑道:“老孟啊,脖子上的怎么回事?”
“回殿下的话,被家中喂养的肥猫挠的。”
朱老三:“不太像。”
孟庆干干一笑:“说来话长。
我那小舅子本来就是破落户,在金陵谈不上多显贵的家族,偏偏读书没有天赋,考了几年乡试,一直考不上。
偏偏到了他这一脉,家族里认为这是个能顶立门户的,天天逼他上进……
平时安排人照顾他看书,说是照顾,其实就是监视、过年难得放假,也被逼迫不可以出去玩耍。
人疯了……
折腾几天,刚缓和过来。”
朱勇疑惑道:“太惨了,不过,这和你脖子受伤有什么关系?”
孟庆:“好叫殿下知道,是我那夫人挠的。
我说顺便在金陵给他安排一个胥吏干干算了。
将来就算定亲,说出去在衙门做事,也算好听。
夫人不同意,说秀才都能考上,家里又不是供养不起,举人一定能考上。
说我看不起她家。
这才吵起来。”
朱老三沉默半晌,平心而论,读书是真的吃天赋,拿后世高中数学来说,学不明白的,一百五十分的试卷,拼了老命,只能在90-100晃荡;
学明白的,随便做做题目、稍微练习一下,120-130,无论难易,轻轻松松。
人和人不一样,有人擅长逻辑推理、每突破一次别人无法轻易的解决的难题,总觉得领先别人一头,内啡肽强烈释放,爽。
有人擅长朗读背诵,吟诵古诗、阅读古文,强大的文字共情能力,总是能透过方块字去体会,那些别人看起来艰涩、拗口、做作的深意,总能体会作者的思考,哪怕只有一鳞半爪。
有人天生食量巨大、一顿饭能吃寻常人两三天的量
有人精力旺盛、哪怕是天天夜里两三点睡,六点不到准时就醒,比六点的闹钟还提前一些。
朱老三继续道:“这人若是实不擅长读书,算了,锦衣卫不是有账房文书之类的嘛,做点算账的小吏你看可行?”
孟庆笑呵呵道:“多谢殿下,也就是这小子命好,可叹如他一般的同窗就没这般好命了……”
朱勇反驳道:“你这话就错了,寒门出身尚且还有科举、从军的路子,普通庶民农户才是真的惨,只能通过科举咬牙硬撑、天下七八百年一直都是这么过来,无非就是从宋元开始多注重四书五经的考察,不读书,哪里有出息?”
孟庆无奈摩挲一下腰间一块木蝉,叹息道:“可叹,我那小舅子一身的木匠手艺,若是寻常是农户,也就算了,偏偏出生破落寒门。”
朱老三瞥见对方腰上的装饰玩意,来了兴致:“拿来我看看……”
朱老三接过来,微微一愣,好家伙,还真是精巧的物件,不光是蝉身上翅膀的纹路,还是眼珠子,还有蝉身上的灵活的骨节拼接、一板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