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四。
解缙、朱瞻基,还有孙若微,几人待在房间中看着手上的邸报,陷入深思。
【震惊,金陵豪族汪家掌柜妻子,生下的孩子,小眼睛、四方脸,竟然和汪家家主面相相似、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第一期,未完待续……】
两人看了一眼默不作声,一时愕然。
解缙无语。
孙若微震惊得哑口无言。
怎么还能这样?
这不是通政司的邸报吗?怎么被罩啊?玩成了街边上那些书铺卖的花边小报话本一样。
朝堂的体面到底在哪里?
自从孙若薇被朱瞻基救走,他就死心塌地打算跟随朱瞻基。
况且朱瞻基身为太孙,是大明朝最尊贵的三五人之一,模样英俊高大,只要是个正常的女子,哪里有不喜欢的?
所以这段时间以来,她主张一切行为要符合朱瞻基的利益。
赵王殿下,这不是坑人吗?
朱瞻基无奈道:“你以为我没找老三叔嘛?”
“他直接跟我说了,有意见保留,关于邸报内容的选择,他就是一言堂。”
解缙面容僵硬。
摊在众人面前是一张长宽两个手掌的青藤纸,活字印刷,字体偏小。
对开折叠、纸面微微发黄。
并且在对折的骑缝中,刊登一些招工启事、失物招领、店铺商品广而告之……
解缙一时间愣住,凑了过去,有些不敢置信。
用手指了指。
朱瞻基也凑过去看。
“……”
“这把邸报当什么了?真成了民间小报?”
房间内尽管被炉火烤得温暖如春,解缙还是觉得遍体生寒。
不出意外的话:他可能永远也回不到内阁了。
桌子上摆放着通政司去年年底没有刊登好的六部公文。
赵王简直就是胡搞!
一面刊登乱七八糟的小故事,对折的骑缝中加入一些乱七八糟的广告。
正面看,印着政务。
乱七八糟一锅烩。
“三叔这是打算将邸报,往民间去售卖?”
“应该是这样!”
“百姓、哪里有闲心看这种东西嗯?”解缙说了半句,忽然意识到一件事。
“百姓真的可能会买!”朱瞻基叹了一口气。
看看那上面刊登的小故事,而且最有意思的是金陵豪族汪家,天然的代入感。
这种虚构中夹杂一次真实,真实中夹杂一丝虚妄,故事真真假假更能引起人的窥探欲?王家?
孙若薇:“可是、邸报毕竟是通政司的衙门,这是权威和郑重严肃的,不该如此轻浮吧?”
朱瞻基摇头:“不知道,我不知道三叔和爷爷说了什么,爷爷缺钱,三叔脑子里稀奇古怪的主意很多,不出意外的话,这可能又是一个捞钱的生意……”
解缙麻了。
孙若微也服气了。
就在三人讨论间,底报刊印好一批后,开始悄声息的,没有经过大肆宣传,开始在秦淮河,一处占地,十几间的铺子开始悄悄售卖。
同一时间,有摆摊的商贩发现,金陵街道上开始出现几十名身穿红色马甲的少年少女,挎着马篮子,吆喝着:“卖报卖报!永乐十二年第一期报纸开售喽!10文……10文只要10文……”
提出人们只是以为这是一种简单的生意竞争手段,是最新的话本店铺出的主意,不到三日。
就有比较悠闲手中有钱的富态人,好奇买了一张。
确实看见那纸上印着邸报两个大字,上面看印着密密麻麻的六部政务。
微微皱眉,“能不能退钱,你们不是说什么报纸吗?衙门的政务我也不懂……”
卖报的报童摇头道:“一经售出概不退换,先生不妨翻过来看看后面有有意思的故事……”
这人正要骂街。
翻过后面只一眼就看到了后面的小故事。
看着看着脸上带着滑稽的笑,透露出一丝猥琐……嘿嘿嘿。
似乎是如春雨一般,润物细无声。
这种气氛很快弥散到全城。
并且这些无聊的人,正是大年,走亲访友,多了一种谈资。
很快这种气氛,弥散到茶馆酒楼,美食街,甚至有一些商业嗅觉比较敏锐的戏馆老板,也开始根据底包上的小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