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他开始在民间寻觅老匠人,涉及多种职业、有铁匠、篾匠、厨师、瓦匠、医户……
一时间风起云涌,很多闻到味道的书商、布商、酒楼、美食炒菜铺子、车马行、开始在桃叶渡开店做生意。
……
秦淮河附近的茶馆,范金友和朋友在吃着咸菜、啃着馒头,买了一张邸报翻看。
“嗯,桃叶渡要开办实务技术学院,专门针对落榜学子,这是赵王发的福利,有三个月突击培训班,学完就能直接就业、有一年或者三年的系统班。
学费毕业之后按照契约一年后还本金就行。”
范金友来了兴趣,仔细看了职业,多种多样,甚至还有专门吹唢呐红白喜事的乐器班,还有戏曲伶人歌舞培训,铁匠、锁匠、打渔……五花八门。
三个月学费一两,一年学费三两、三年学费六两,可申请生活费补贴,每个月五百文,没有任何利息。
由赵王发起,院长解缙共同签订契约。
范金友一身灰尘、一身儒生长袍褪色,越看越有兴趣,他身边人刘鸿打断他:“范兄,我等即便是落榜学子,可到底是儒生,为了生活,暂时在码头干苦力也就算了,可真的没有必要以后真的学习这种贱业吧,不然咱们对得起身上的长衫嘛?”
此话一出,原本周围还在犹豫不决的年轻人,都纷纷附和。
若是操持贱业,一开始就不该有科举的心思,费那么多年光阴干啥,哪怕在镇子上炸油条,现在二十多岁,也能成了油条仙人。
范金友沉默,并不说话,腹中一阵子叽里咕噜。
怀中还有几个散碎铜板。
笑道:“去看看,这上面不是说了嘛,可以七天体验,包食宿,哪怕最后不去学习技术,这不是也能免费住上几天干净的房子,舒缓一下筋骨嘛,天天睡在桥洞里,铁打的身子也熬不住。”
……
金家。
金纯在书房中看到最新邸报。
随着邸报开始发行半月刊,虽然不太喜欢赵王做事的风格、但是邸报上面的政务安排,还是要了解的,尤其是在刑部方面每次有大动静,金纯每次都要用朱砂毛笔仔细圈点勾画、思考其中未来衙门布局。
还是如往常一般,他打算狠狠批判背后的花边连载故事,尤其是关于汪家。
金家和王家确实有生意上往来。
每次看到汪家字眼都觉得有些好笑。
刚把报纸给翻过来,哗啦——
看到上面一行加粗字眼微微一愣。
“快把王时庸、谢夫子请过来。”
“算了、让王时庸直接去谢家。”
一盏茶后。
谢家。
忘忧斋。
谢夫子在书房中写着毛笔字,金纯拿着一张邸报守在他身后静静站着。
王时庸也拿着邸报。
金纯瞥一眼他的,恭敬对谢景行道:
“紫羊先生,赵王在桃叶渡接收落榜的学子事情不知你听说了没有?”
谢景行挥毫,笔走龙蛇,笔画发抖,写出来字说不出来的怪异,要是一般人肯定要被讥笑,老头多临习一下经典的碑帖吧。
可老人可不是一般人,谢家在朝堂上话语权不多,这人的人脉、家族后人、徒子徒孙多在文书、编纂、史官方面,比如在国子监司业、府学、州学、县学、甚至下面社学在关键位置都有谢家人的影子。
换言之,这是一个靠着早期科举发家,靠着家族后辈、联姻、科举、扶持、拉拢渗透在读书人方方面面的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