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我在三国造钢弩 > 第42章

第42章

这一夜天特别的黑,能见度特别低,周边的黑暗像怪兽张开的血盆大口,幽深而恐怖,太史慈的派出了四路人马,身穿吉利服,趁着夜色,悄悄潜入到吕布大营50步的地方,吕布值夜哨探毫无觉察。

古代很少有夜袭,那时候营养跟不上,大部分人有夜盲症,再就是古代的路况真是差劲,进出军营的大路正常有哨探盯梢,四周的荒野除了乱石就是荆棘,夜晚走这样的路,自己不整残废了就不错了,还去偷袭?

但孙青川这支队伍不一般,除了平时补充肉类和维生素外,这一身的装备也是横跨了两千年。脚蹬高筒军靴,内穿防刺服,外面是吉利服,头盔上还有太阳能灯,撤退时打开灯,前面的路清晰可见,无论在灌木丛还是在森林中,都如履平地。

太史慈带着一队士兵从主路旁边摸了上去,在80米的位置潜伏下来,看了看手表已经晚上9点了,料定吕布军已经入睡,让士兵拿出了弹弓模样的武器来,但比弹弓要大的多,将万人敌置于皮套上,两人拉动皮套,点燃引线后,只听“嗡”的一声,万人敌朝吕布阵中飞去。片刻,万人敌在寨顶爆炸,弹片击中了执勤的哨兵,

这一声巨响惊动了吕军,吕布、高顺、张辽片刻便拿着兵器跑到大帐外,赶快召集兵马,准备迎敌,让人意外的是,紧接着却是风平浪静,并没有臆想中的袭营,夜还是死一般的宁静。

副将王基问太史慈:“将军,现在敌军密集,我们何不再给他们几发万人敌尝尝?”

太史慈因狠狠的道:“几发?哪能这么便宜他们?你先在这里盯着,改变计划之事,我得去向主公汇报,。”

太史慈撤出阵地后,选了一匹快马,带着一伍随从便奔向孝妇河畔的中军大营,来到行军大帐,见孙青川还没睡觉,并把自己袭营的经过向孙青川做了汇报,并且提议道:“主公,敌人不熟悉地形,不敢夜战,必会结寨自保,而不敢轻易出兵,我哨探潜可伏到50米开外,远远投掷万人敌,尽可能炸伤敌人的有生力量。”

孙青川觉得这个计策可行,便同意了太史慈用兵,并叮嘱,吕布军中营养跟不上,患有夜盲症的居多,不敢大规模用兵,你可以安排三千步骑兵至于前后门,有追兵时可射杀。

太史慈领命后回到哨探军中,令哨探兵以什为单位,平均散布到吕布营地周边,待爆炸声响,观察敌军形势,哪里人多,朝哪里发射?

众人听后皆兴奋,作为哨探,做着最危险的工作,黑夜便成了他们的朋友,可以做很多白天不能做的事,也经常趁着夜色撤离和逃跑,此刻他看着夜色,格外亲切也格外兴奋,终于可以打个打仗,立军功了。

太史慈观察了一下吕布大营,原来古代扎营,并不是整体一个,此时吕布大营的布局是是周边四个大营,中间是吕布的中军大营,中间隔着100多米,粮草被保护在中间,这样的好处是,即使敌人用火攻,也只能烧毁一个大营,而不至于火烧连营,而五个营地又能互成犄角,互相支援,不得不说,吕布众人行军大帐,还是有一手的,此时万人敌的杀伤力有限,还是以袭扰为主。

待到晚上11点时,太史慈看到返回帐篷的吕布军吕布军没有动静了,料想他们又一次睡着了,必定赶了几天的路,士兵们的体力已经到了极限,这时候就算天上下刀子,也有人安然入睡。

这次直接潜伏到70米的位置,这个位置基本在射程之外,除了少量神射手,普通兵士的弓箭根本没有杀伤力,又加上夜色的掩护,已经十分的安全。令士兵安置好超大弹弓,这个弹弓是诸葛亮发明的简易武器,由一个铁架底座和y型铁杆组成,运输时可以分开,使用时,将y型铁杆插入底座便可,有石头时可用石头压住底座,没有石头上,只能两人固定底座,两人拉橡皮筋,一人投弹,虽然射程仅有100米,但他轻便易搬运,一伍人便能操作。

王基安排完大弹弓的组装,用手指着瞭望塔对太史慈小声道:“将军,待会我们发射万人敌的时候,会有火光,定被这瞭望塔上的巡夜发现,这个距离能一箭射杀的,只有将军您了”。

此时的哨探基本都是骑马,为了方便在马背上拉弦,配置的是半米长的一石弩,这个距离确实超出了射程。

太史慈从后背取下这个世上唯一一支六石弓,一支花翎箭捏在手里,弓弦拉成了满月,“嗖”的一声,箭簇在黑夜的掩护下,射了出去,只听见“噗通”一声,就看见那巡夜一头从瞭望塔上栽了下来。

就在此时,太史慈压低声音喊了一句“放”,王基瞄准了一处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