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战争,孙青川最大的收获,可能是收编成立了青州骑兵,看着这群弓马娴熟骑兵,他是从心底喜欢。以前只有步兵的时候,只能防守,即使击溃了对手,但人家有骑兵保护,撤军也比较从容。现在不一样了,自己也拥有了骑兵,就有了打歼灭战的实力了,但接下来的一个问题,也让孙青川犯了难。
目前,战马的饲料充足,有大片大片的优质牧草和苜蓿,但是这一万骑兵虽然有足够的粮食,但是需要的肉食嘛,短时间内却是难以供应。骑兵如果没有肉类,很难实现高强度练兵,也达不到孙青川的练兵强度。这怎么办?思来想去,孙青川决定把这一万骑兵派到乐安国的盐碱地驻扎,除了大片的盐碱地适合跑马外,这里还有一处宝藏,就是渤海的天然渔港,可以出产大量的海鱼,这可是优质的蛋白。
张辽带领骑兵来到乐安国后,士兵们来报告:“将军,这里种植的苜蓿是好东西,战马吃了之后体力明显的好了,都不用喂粮食了。”
张辽闻言大喜:“太棒了,以前的骑兵马少,就是因为所需粮草太众,现在有这么多不要钱的草,就可以实现一人两马,甚至三马了,到时候行军时一匹马,冲锋时一匹马,我们的战力又可以增加。”
三国时骑兵数量都不多,主要因为那时候粮食短缺,战马不但要吃草,还需要加入豆饼和粮食,这样算下来,养一匹战马的成本比五个士兵还要多,所以即使曹操袁绍的骑兵,也不过2万人,没办法,实在养不起啊,在这个人都吃不饱的三国,哪有多余的粮食喂养战马。
而这片盐碱地种植这片一望无际的苜蓿,经过了一次收割,苜蓿几次分头,已经变得密密麻麻,不但口感咸甜,战马爱吃,而且它含约16%的蛋白质及8%的矿物质,又富含维生素a、e、d及k。营养明显高于普通的草,而战马在草原最缺少的无机盐,在这盐碱地更不缺,所以这里的战马养的特别壮。
至于捕鱼嘛?孙青川决定还是得亲自考察,他带上糜竺、陈宫、孙乾三名负责民生的文官,一来是一起看看怎么增加捕鱼效率,二来嘛,路上也正好听听三人的汇报。
众人来到蓼城垦利县的一个叫黄河口村的渔村,顾名思义,这里地处黄河口,咸淡水交叉处,黄河的奇观也在这里,土黄的黄河水和蔚蓝的海水泾渭分明,蔚为壮观。
一位姓李的村长接待了众人,原来三国的渔船比孙青川想象的要先进,已经有50米的大船了,只不过这些船不是航海的,而是来往黄河运货的,这些船还没有龙骨,深海中遇到风浪比较危险。
还好,渤海相当于内陆海了,风浪小了很多,平静的海面,加上黄河、海河带来源源不断的营养物质,让渤海的动植物都极为发达。
此时,孙青川还没有精力改良海船,只是指点他们用横梁加固了渔船,至于渔网吗?此时却是没有像样的渔网,他支持了现代拖网,当然这些拖网都是从拼夕夕上买的,而网坠是自己做的,这批小网高2米,长15米,虽然是前世的最小尺寸,但在三国就先进太多了。孙青川又令李村长找了200多名渔民,驾驶这50多艘渔船就可以打渔了,由于古代的储存技术和运输能力的有限,这些渔民无法将鱼贩卖到更远的大城,所以收入微薄,过着半农半渔的生活。听说孙青川招募的渔民,每月有2两银子,而且只在近海,风险较小,都争先恐后的报名。
这个时代的鱼太多了,一网下去,一两百斤就有了,50艘渔船一天产量足足有50吨,不但足够这2万士兵有鱼吃,还有大量的富足。
糜竺急忙道:“主公,咱当时为骑兵运送物资修建了一条水泥路,我们只需要加派几辆马车,这些新鲜的鱼就可以一天内运到青州城了,现在青州城来往客商不少,这又是一笔收益。”
孙青川想了想道:“此地到青州不到200里,中间加几个中转的驿站,换马不换车,倒也能在半天内到达青州城,而春秋冬三季,可以运到黑旺堡还保持新鲜,如果用海盐腌制风干的话,就可以贩卖道全国了。”
孙乾则有更好的建议:“主公,我们可以挖一个冰窖,冬天待黄河水冰冻后,将冰块储存起来,夏天运送时改用木箱,加入冰块,再盖上厚厚的棉被隔热,送到黑旺堡,也是没有问题的。”
“真没想到,早就有这样保存冰的手段了,不要低估古人智慧呀。”孙青川暗暗的想。
而陈宫则在想他的移民计划了:“主公,有这源源不断的渔获,又能节省一大批粮食和肉类,我们是不是又可以接收一批流民了。”
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