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孙青川又带着赵云来到乐安国,这是青州的战马训练基地,此时的这片盐碱地到处是草跺,孙青川边走边给赵云介绍:“这些都是晒干的青贮牧草,这种牧草的营养价值要远远高于农作物秸秆,战马夏天吃了不用再补充精料,这些盐碱地的边沿的草叫苜蓿,即使在冬天也是绿色的,作为战马冬天的鲜饲料,可以补充战马的维生素。”
赵云不解的问:“什么是维生素。”
孙青川耐心的给他解答:“就是我们人和动物都需要的一种营养物质,绿色的植物和蔬菜含量就高,晒干了就流失了,我们在冬天的时候还要给马匹补充少量的谷糠、豆饼和盐,这样,他们的身体才足够强壮。”
虽然赵云对很多词语不甚了解,却也基本能听懂,听着主公滔滔不绝的讲着喂马?他发现比自己都懂马。
两人又来到了马厩,赵云更是感叹孙青川在养马上的用心,马厩都建在斜坡上,便于清理污水流出,靠北的位置是土墙,可以在冬天挡住从北方吹来的冷风,而两端则用木板封住,到了夏天可以拆除通风,开口的一面有齐腰的栏杆,这样的马厩冬天暖和,夏天凉快。
对于这些,常年在马上征战的赵云一看就懂,但懂有什么用?这些都需要钱呀,公孙瓒是不舍得出。
正在此时,获得孙青川到来消息的张辽也从训练场赶来,孙青川给二人互作介绍后问道:“文远,现在骑兵训练的怎么样了?”
张辽却为难的道:“主公,末将不才,从青州招募的8千骑兵,他们并非从小骑马,现在也只能算骑稳而已,马上砍杀在三个月内可训练好,但是马上开弩需要双手,这并非一朝一夕能实现。”
孙青川思考片刻道:“文远此话有理,我们不能将每一个战士都训练成骑兵。这样,你留下一半天资聪慧者继续按骑兵要求训练,剩下4000名士兵,你按照步骑兵训练方式,只会马上劈杀即可,未来给他们装备燧发枪,可下马破阵和阻击骑兵。”
张辽也松了一口气道:“喏,这样也可以弥补我们缺乏重甲骑兵的不足”。
赵云看到张辽训练的一万骑兵,这是那支原来吕布手下的并州骑兵,此时的他们的装备却焕然一新,从头盔服装到鞋子都是一身的草绿色,还有灼灼的黄褐色斑点,即使手中的钢弩也是这个颜色,而腰间别这一把钢刀,但看两边镶金的刀鞘就知道极为讲究。
孙青川递给赵云一支钢弩道:“此弩长半米,也就是一尺五寸,相当于一石弩,但两边的滑轮卸去了一半的力道,用半石力就能拉动,射程100步,50步内能杀伤披甲敌军,而且箭匣10发,用完之前不用再放箭,只需要拉弦瞄准即可。”他尽量用赵云能听懂的语言介绍。
赵云此时哪敢小视,界桥大战,幽州1万铁骑就是倒在1000硬弩之下,就是在冲锋到50步左右,被袁绍军射杀,而现在手上这把弩箭射程同样是50步,却能在马上射出,还能连发,这比幽州军的硬弩强了百倍。
孙青川又抛给他一把唐横刀,继续介绍道:“此刀为横刀,刀长四尺有余,宽两寸,厚半寸,此刀为精钢打造,刀刃经过8次折叠锻打,硬度高,任性好,足可斩断敌军兵器而不伤刃。”
赵云直呼:“好刀,好刀 ”,说完翻身上了一匹战马,感叹这高桥马镫舒服呀,而且马镫居然是双边的,踩踏起来如履平地,对于幽州骑兵这些马上骑兵来说,解放双手没有任何问题。
唯一让他疑惑的是,这些骑兵弓马娴熟,英气逼人,本应是一股强军,却为何没人穿盔甲?
孙青川也看出了赵云的疑惑,马上给他解释:“我们的骑兵并非冲阵,而是袭扰和追击,所以马背的东西越沉,就越容易疲劳。我们的骑兵虽没有披甲,却穿了防刺服和防弹衣,而马身上这层软布,也能起到防箭的作用。”说完就给他演示了一下效果。
赵云看完整个人都石化了,自从昨天来到了青州,他发现自己就像个没有见识的孩童般无知,也对这些奇怪的东西产生了兴趣,这就是孙青川希望的效果。
孙青川继续趁热打铁道:“所谓战争,不是单靠兵士们拼杀,战争是拼的粮草充沛,运输能力,武器装备等等,我孙青川是不屑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术,以后我们要做到先保住自己的命,再去想收割对手的命。”
说完要过赐给张辽的方天画戟,让赵云试了试,虽然赵云用枪,但看到这把方天画戟上那流水般花纹和高碳钢握杆的手感,也是羡慕要死,忙凑到孙青川身边低声道:“主公,昨晚说要给我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