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庸说的这些,徐若尘也都知道。
以前朱庸当太子的时候就不喜欢看四书五经,喜欢看一些武功秘籍,还有一些兵法书籍。
这让当时教授太子学问的师傅们没少找先皇告状。
人的形象一旦在别人心中建立后,就很难改变。
虽然现在朱庸当皇帝不说多么圣明,但是也没任用奸臣。
呃......其实,现在百官口中最大的奸臣就是徐若尘。
主要是这些官员们太高傲,以为他们做什么都是对的,朱庸做点什么事情不顺他们心意了,还会被他们上奏折说教一顿。
朱庸又不能因为他们说教自己惩罚他们,否则他就会成为百官口中的昏君。
因此,他就想在科举上出一道题,很难的题,让这群大臣们都解不出来,好好地羞辱他们一次。
一想到用论语打败这群官员,朱庸心里就觉得兴奋。
可是现在他遇到了槛儿,他想不出来好题:
“我都快把这论语翻烂了,都没想到合适的题目。”
徐若尘看向那本论语,书边都卷起来了。看样子是被翻了很多遍。
从这也能看出来,朱庸心里是真的憋着一口气。
得让他把这气撒出来,要不然容易憋坏。
徐若尘心中有了主意:“别看我们俩都没什么文采,可是你想出一道他们都不容易解出来的题,还是挺容易的。”
朱庸眼睛里瞬间放光:“大哥有什么好办法?”
徐若尘虽然没有文采,也不会写八股文。
可他对八股文的题目还是有所了解的。
八股的题目一般都是选用“四书五经”里的字句。
先前的考题,考官们都是从四书五经内直接摘出一句话来让考生作答。到了科举后期,考题就变成了截搭题。
这是因为四书五经加起来也不过十数万字。
而科举制度又复杂,就拿当前的大赵来说,有县试,州试,会试,殿试。
通过县试才能参加州试,州试每三年举办一次,每州前二十名才能前往京城参加会试,中了会试者才能参加殿试。
这一年一年的考,一轮一轮的考下来,四书五经上的句子根本就不够用。
四书五经上整段整章的句子,前人几乎都出过题目,难免会有考生默记了佳作,而考官却疏忽的情况发生,为了杜绝这种情况,“截搭题”这一题型。
目前,大赵还没有到出变态截搭题的地步。不过,也快了。
毕竟,科举考试都已经很多年了,从前朝时候就开始考八股文了。
和留给中国男足的时间一样,留给大赵考生写完整句子的时间不多了。再过个几年,大赵就会有简易的截搭题出现。
现在为了让朱庸出一口恶气,徐若尘觉得可以把截搭题出现的时间往前提一提。
徐若尘问朱庸:“你知道世界上三条腿的蛤蟆长什么样子吗?”
朱庸一怔:“世上有三条腿的蛤蟆?”
他可是从来没听说过世上有三条腿的蛤蟆。
现在被徐若尘一问,他开始怀疑这世上有没有三条腿的蛤蟆了。
却是听见徐若尘回答道:“没有。”
“......没有,那你问我干吗?”
徐若尘说道:“出题嘛,你出的越奇怪,出的越乱七八糟,前言不搭后语的,那就越厉害。就像这考题。”
他拿过论语,随便翻开一页:“你看这句话,君子务本。”
随后他又翻开一页:“还有这句,父在,观其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