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众人陷入困境之时,一个年轻的翰林站出来。
“圣人,臣心里有点思绪。”
朱庸闻言,先是看了看王珏,再看向年轻翰林:“王爱卿,说。”
年轻翰林名为王宇,是王珏的儿子,上届科举的榜眼。
他仔细地研究了题目之后说道:
“圣人,诸位大人。”
“依臣之见,这道题虽然毫无关系,但是依然有玄妙的关联之处。”
“学而时习之,强调的是不断学习和实践。君子不器,说君子应该有多种才能和品德。”
“我们可以把这两种结合起来,理解为一个人要广泛地多学习知识,各方面都要有涉猎,不要只局限于某一个领域。”
李明镜听到王宇的话,点头表示赞同:“王宇说的有道理。”
朱庸笑道:“说的不错,平王。”
“臣在。”
“你们就按照这个思路,商讨出一个合理的破题主旨。”
“遵旨。”
“周平,摆驾回宫。”
“恭送圣人!”
朱庸心情舒畅地回了皇宫,考场的考生们都要崩溃了。
这是出的什么题?
哪个狗娘养的出的???
他们参加高考,你数学出的全都是微积分?
考生们心里疯狂问候出题人。
考生们呢越看题目脑子越晕,有的人咬着笔杆苦苦思索,有的人面色苍白,额头上冒出了汗珠。
孟子平看到考题,脑子也瞬间懵逼。不过他及时调整心情,开始冷静地思考。
只是一时之间不知道这是论语中的哪一句。
天色一点点昏暗下来,孟子平点燃了一根蜡烛继续答题。
他想了几个破题的点,都写在了草稿纸上。
此时时间也不多了,他开始动笔。
写好文章后,吹干试卷,他叫来收卷子的官员,把试卷交了上去。
看到收卷官把他的卷子在木匣中摆放好,才松了口气,拿起干巴的卤肉吃。
为了答题他晚上都没吃饭。答题时没感觉,这答完题,感觉就来了,腹中一阵饥饿。
会试最重要的第一场,到此时算是考完了。
决定中不中的关键就是这第一场。后面两场,即兴发挥即可,无关大局。
此时号舍之外,外帘官忙个不停,巡绰官巡视考场,收掌试卷官负责收卷并立案备查,弥封官负责将考生答卷糊名,誊录官负责将糊名的考卷进行誊录,对读官负责检查誊录结果是否正确。
誊录官和读对官都要在誊写的试卷后署名,以保证考生试卷誊写和校对无误,若最后有偏差,二者要背负不小责任。
等完成这些后,誊写好的考卷才会送到内帘官手中,让内帘官两名主考和四名同考官进行批阅,先由同考官从所有考生的考卷中找出文笔较好的,呈递到主考官手中,再由两名主考官分别给出意见,最后选定录取名单,排定名次。
第二天早上,考场的门打开,考生终于可以出场。
孟子平出了贡院后,直接回家,到家后躺到床上直接睡。
这两天在贡院号舍内答题,睡也没睡好,精神很是疲惫。
这一觉睡到了大晚上才饿醒,他拿上钱出去吃饭,以慰藉自己的辘辘饥肠。
孟子平推开房门,踏入了月色笼罩的街道。
夜晚的京城,别有一番风情。街道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有艺人在街头在表演杂技,引得观众们阵阵喝彩;有脸上洋溢着纯真笑容的孩子们在嬉笑玩耍。
在一些街角处,有一些卖吃食的小摊,散发着温暖的光芒和诱人的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