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八载恍如梦,早已数尽长陵花。
秦枫早已想远离长陵城这座繁华权贵的都城,他想借助这次江城血案离开长陵城,却没那么简单,甚至有点不可能。
卓灵儿运功给秦枫恢复身体,一晚上的折腾。
虽然秦枫乱动的妄想没有得逞,也是筋骨疲惫,日上三竿还在床上呼呼大睡。
按照常总管代带给卓灵儿时所说,药浴加运功恢复,这小陵南王差不多可以丢掉拐杖了。
秦枫还在酣睡的时候,占满文武百官的早朝却发生着一场异常激烈的辩论。
整个辩论内容,当然是以刺史徐冶的死和信使被截杀、弹劾密件丢失为核心。
虽然大理寺呈报的调查结果是,刺史徐冶、徐家管家属于自然死亡。
御史台御史大夫周烈的情绪却异常激愤。
刺史徐冶是他御史台的人,两人同朝为官多年,虽然官职有高低,也是旧识老友。
一坛酒就喝死了?
放屁!
就是死了,不是被人所害,也必有内情!
必须严查!而且要一查到底!
在刺史徐冶死前,徐冶就送一封密信往御史台说有一弹劾密件要送出。
结果信使被截杀,弹劾密件失踪,要说这不是一场惊天阴谋,谁信?!
虽然目前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这件事跟江城郡郡守董重有关,刺史徐冶的职责就是监察江城大小官员,也就是监察董重。
江城刺史徐冶死了,江城郡郡守董重也要给个解释吧?
更让人不解的是,刺史徐冶派出信使带着弹劾密件不是直接要给御史台,而是直接交给大理寺!
如果交给御史台,会经御史台上呈帝王,而后交给大理寺查办。
而刺史徐冶却要把弹劾密件直接递送大理寺,说明情况极其紧要,又或则有其它原因。
至于其中原因,恐怕只有问入了九泉之下的刺史徐冶才清楚。
董重是丞相董祁的远房亲戚,曾经也立下战功,从岆关北河郡调到江城,掌管江城做一郡之首。
他这个位置,虽然官衔比不上淮州州牧,权重和影响力比江城郡所在属的淮州州牧这个封疆大吏丝毫不弱。
因为,他背后是丞相董祁,更是属于二皇子一派。
江城对丞相董祁及二皇子一派至关重要,如若董重出问题,江城必将易手。
假如被五皇子一派拿下,二皇子的储君争夺战将落于下风。
这不是丞相董祁要看到的,也绝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江城郡郡守董重虽然没有传出什么失职的地方,要是御史台派人严查彻查,就算董重的屁股干净,也不敢保证董重的擦屁股纸干净。
对于御史台来讲,有董重擦屁股纸的证据,足以让江城郡郡守职位不保甚至锒铛入狱。
丞相董祁不敢当着文武百官和帝王的面给董重作保,也极力支持严查,但坚决反对由御史台来查。
因为死去刺史徐冶是御史台的人,再由御史台的人来查不合法规,还需交给大理寺严查!
丞相董祁提出两名自己派系的人协助严查,御史大夫周烈赞同大理寺来查,但坚决反对董祁提议的两人协助,他要求必须要派御史台的人协助彻查!
整个朝堂,两人针锋相对,都是大嗓门,说起话来铿锵有力字字掷地有声。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这三公威高权重,太尉何逊事不关己,只是简单阐述不痛不痒的意见,不想趟这趟浑水。
三公之下的九卿及百官更是沉默不语。
大理寺卿沈昌静站着,虽然两人的核心话题都指向自己,他依旧不发一声。
他只需要等待帝王的旨意。
大理寺虽直属丞相之下,但大理寺卿沈昌官居两朝,曾任太子太傅。
太傅是个虚职,权不重,但位极高。对比起丞相,董祁还要拱手见礼。
大理寺卿沈昌自然听从帝王旨意,至于御史台和丞相府,他只需客气下就是了。
高坐于龙庭之上的帝王赵政,被两个位列三公活了一大把年纪,还跟小孩子玩斗狗似的激烈争吵的老头给气到了,哪里还有什么百官表率!
他一言不发,一挥手,走下龙庭。
常总管扬声道:“退朝~!”
最终,彻查这件事的人选没有定下。
但江城地理位置极为终要,是进入天隆王朝腹地的门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