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红楼之石渊 > 第十五章 本朝来由

第十五章 本朝来由

石渊抽样翻看了十多本,最后无奈放下,选着中间的。

中间的则是诗文经典,记录的上人文风景,以及各类有名才子诗人,对于前世通背唐诗宋词的他,这部分看了也没多大作用。

至于作诗,这个他只会背,要说做,估计写的一般。

放下一本杂诗,石渊直接来到历史文科类的书架,入眼便是从三皇五帝的记载,但是也不多,几本下来也就说完了。

随后夏商周的历史,这些他也知道,所以也是囫囵看了一些。

后面的秦朝开始,后面记载的内容就有些耐人寻味了,和他前世学的只有七成相同,倒是穿插了许多没必要的东西。

对此他也是淡然一笑,毕竟有些东西是胜利者写的。

再往下看,唐宋元明时期的历史一差不多,只是到了明末就有意思了,石渊拿到一本大晋开国史。

里面记载的东西让他有点难以相信,最后不得不承认自己是来到了一个历史枝丫拐点的一个世界。

“这附录的地图,大致和清初时的中原部分差不多,只是缺了一些东西。”

看着这个被几笔勾勒的黑白地图,至于某某详细地名却是没有,只有一个大概的轮廓。

“而且也有清奴在边关!”

石渊放下暂时的思考,开始一字一句细读起来。

直到下午,他才读完,只是读完之后一脸的疑惑和沉思。疑惑的是历史让他感觉戏剧性,沉思的是他似乎来到了一个更戏剧性的世界。

在这本历史书中,他得到了许多信息,就比如国朝名号和来由。

当朝开国皇帝太祖名为李昭骞,在明末起义军中自封晋王崛起,自李自成之后的第二位有能力的义军之首。

三十三岁自金陵农泽乡起义,以三个月极短的时间攻占金陵,站稳脚跟,在扬州自称晋王。

李自成攻下大明首都,又逢满人边境作乱,被吴三桂背刺带着清军入关,一路打到首都,而他则是望风而逃,最后被清军浇灭。

这时自封晋王的李昭骞,趁清军围剿李自成时,偷袭其后方,迅速占领了几处要道,与清军进行长年的对峙,经过二十年的时间,李昭骞先平了李自成残余势力,又将满人赶出关外,统一了华夏山河。

时年五十三岁的李昭骞在燕京称帝,立国号为晋,年号承天,在位十年,重视农业发展、兴修水利、减免税负、严惩贪官、解放奴婢,以减轻人民的负担......承天十一年七月七号驾崩,享年六十三岁!

直到下一个皇帝时期,晋朝土地又扩大了一些。太宗皇帝李仲琪,于承天十一年八月十五号登基,改年号奉武,在位四十六年,轻赋税,改商贸,征战外族,扩疆土......于奉武四十六年三月十一日驾崩,享年六十八岁。

而后则是太宗嫡长子李嗣文,于奉武四十六年四月二十日登基,时年三十五岁,改年号兴元,登基后大赦天下,意要开疆扩土,于兴元三年三月中旬起兵攻打外蛮,却于第二年的七月兵败,丢失了一省十三城。

这位创业失败后的皇帝,只好让武将们退守关陵,熄了开疆扩土的宏愿。

而后沉迷歌舞升平,大肆修建行宫,三次下江南,搞得当地百姓民生苦不堪言。其中最数江南甄家首当其冲,每一次皇帝下江南都是他家接待的,那流水席延绵不知多远,几代人的富贵,硬是一代人享完了。

只是这人倒霉起来,喝口凉水都塞牙。在兴元十三年六月五日发生了一件大事,那便是太子李桓英造反,先后斩杀了自己同胞兄弟,二皇子李桓安和三皇子李桓玟。

只是最后不知是何原因,太子起兵谋反败被杀于太极殿,这让兴元帝李嗣文一下子失去了嫡亲的三个儿子,直接让他白发人送黑发人,一夜之老竟苍老许多,心死之下卧病不起。

于兴元十三年九月传位给四子李桓炤,并立其母妃宁妃为皇太后,陪伴自己在后宫养病。

“创业失败,成迷享乐,还死了三个儿子,这皇帝还真是够倒霉,够废物的。”这是石渊对他的评价。

然后来到昌宁年,现今皇帝李桓炤,于兴元十三年九月十八登基,时年十七岁,改年号昌宁,其下有两个一母同胞的兄弟,在他登基后直接被封为王,分别是忠顺王李桓烨、忠亲王李桓炎。对此太上皇也没有意见。

而在这一系列的王朝历史中,都有一个四王八公的字眼存在。

特别是宁国府和荣国府,其开族老祖一个叫贾演,一个叫贾源。这让石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