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气,多半是拥有一个“随遇而安”的心境。不过,求放心是通过自我约束,有种“君子慎独”的滋味。这点对于凡夫俗子而言难于登天。而广泛读书相对便简单些。研读诗书能直接的平稳心境,增加阅历,修炼的同时,既能滋养体内的浩然正气,还能养成“放心”的心境,一举两得。
至于存夜气,便是修炼浩然正气最直接的方式。
夜气并不是一种气,而是通过夜间的静思,沟通天地,所产生的良知善念。
通过夜间的休息,渐渐让人平静下来,回复真实的自己,回归本性良知,呈现清明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体内的气流就会与天地共鸣,从而碰撞产生源源不断的气感。气感,就是浩然正气的雏形。而一个清明的状态,对于学问深粹的大儒显得极其重要。因为每时每刻的清明,可以让他们与天地不断地产生共鸣,碰撞出灵感。有些学历资深的大儒学士,正是因为饱读诗书,身上散发的浩然正气,几乎已经达到了饱和的状态,所以便呈现出“浩气长存”的状态。
进入这个境界的人,一般能出口成章,有着“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从容。前世云鸿通过正气炉的辅助,勉强达到了“浩气长存”的精神境界。不过云鸿知道,在“浩气长存”之上,儒门修行应该还有更高的境界。
此时,通过定神冥想,云鸿很快的进入到“存夜气”的状态中去。
三个时辰后,云鸿吐出一口浊气。
丹田中,一道温热如文火的气流缓缓攒动,渗入百骸,虽只是气若游丝,若隐若现,但毕竟万事开头难,前世云鸿借助正气炉,也花费了足足半年时间才养出浩然之气。如今仅仅三个时辰,他就感受到了气感,已经非常满足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天道漫漫,不可急于求成。”
云鸿静了静心,深知修行之路无法速成。尤其是儒道修行,历史上可没有过成功的先例,就算是至圣孔子,年方七十六载后,也便郁郁而终了。眼看已是三更天,云鸿伸了个懒腰,躺下睡觉。凭他现在的修为,还没有达到日不食、夜不眠的境界。只有吃好饭、睡好觉,才有足够的精神与高芹拼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