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庵——黄自弟子之一,代表作《何日君再来》、《流亡三部曲》、《长城谣》
这些前辈们,把歌当作武器,用歌来激励民众,
其中张寒晖创作的《松花江上》,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民众们的悲愤之情,有力唤醒民族之魂,点燃了神州大地的抗敌烽火。
麦新创作的《大刀进行曲》,又名《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将大刀队的胜利与英雄事迹传遍全国,极大地激发了民众们的爱国豪情。
这些作曲家后来大部分都汇聚到了延安。
看到这里的网友们,又一次表示,“前奏一响,直接泪目。”
弹幕上飘满了整整齐齐的“致敬!”二字。
老教授们在讲述到这里后,重点提到了冼星海和聂耳,两位最具有觉悟的xx音乐人。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组成我们新的长城!”
熟悉的《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见证了一个民族从危亡走向崛起,小到两岁孩童,上到80岁老人,没有人不熟悉。
看到这里的网友都坐不住了,一条条“全体起立!!!”的弹幕,仿佛要将画面淹没。
老教授继续讲述着,“当时,是田汉这位先辈,在监狱里的时候,将歌词写在烟盒上传递出去的。聂耳后来对此进行的谱曲。”
下一秒,开国大典珍贵历史画面播出,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伴随着那位伟人熟悉的口音,宣告一个民族从此站起来了!随着这一句话,百年屈辱史结束了!
网友们纷纷落泪,
“敬礼!”
“致敬先辈,致敬伟人!”
“大半夜我激动哭了。”
“我爱我的祖国。”
时间来到了1950年代,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时候的条件虽然穷,虽然经常饿肚子,但年轻人都有一颗火热的心,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们,艰苦奋斗是刻在那个时代人骨子里的,《勘探队员之歌》,是唱的胜利油田。
那时候激励人们到祖国需要建设的地方去。
《歌唱祖国》里写道,“从今走向繁荣富强。”很好的诠释了当时先辈们的大爱无私。
宽阔的进行曲风,就像冲锋号一样,极其鼓舞人心,激励着那个时代的青年人。
历史上的寥寥几笔,就是他们波澜壮阔的一生,他们是岁月送给山河的礼物,躬耕万顷,造就沃野千里。正是这样,他们才明白,一泓池水涌入大河,才能流经千里;一声春雷置身天地,方可震烁古今。。。。。。
“有来有往,谓之道”
来到上世纪70年代,思想解放,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中,有些音乐人的生活最先回到了轻松的状态,
开创者李谷一,一度把《乡恋》唱上了春晚,这首歌也一度登报,成为流行歌坛一颗信号弹。
随后相继出现了《黄土高坡》这类西北风代表作,《弯弯的月亮》这类岭南乐派代表作,以及《一无所有》中国摇滚。
从那个时候开始,只要有一首好的作品,就可以让很多人记住你,当时走红的歌手,都会去唱“流行音乐界泰斗”谷建芬老师的作品。
谷建芬——华国当代作曲家、华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她的学生们称她为流行音乐界当之无愧的教母。
滋养这片土地的,从不是天降的运气,而是一代人的筚路蓝缕与前赴后继,当众人合力将钟摆再次拨动,下一个时代的前奏已经鸣响。
上世纪90年代,群星涌动,彼此交融,到这个世纪千禧年的百花齐放,野蛮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