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八事变”的阴霾如沉重的铅云,铺天盖地地笼罩在上海滩的上空,将这座曾经繁华喧嚣的都市紧紧包裹在令人窒息的紧张氛围之中。街头巷尾弥漫着不安与恐惧,人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未知命运的忧虑。局势的紧迫犹如一根被拉伸到极限的弓弦,似乎随时都可能在巨大的压力下崩断。
在一个阴霾密布、细雨如丝的日子里,林岳怀揣着满心的忧虑与急切,步伐匆匆地来到了戴笠所在的那座陈旧而隐秘的建筑。楼道里弥漫着潮湿的腐气,墙壁上的石灰斑驳剥落,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林岳轻轻敲了敲那扇略显破旧的木门,屋内传来戴笠低沉而略带疲惫的声音:“进来。”
他推门而入,房间里弥漫着沉闷压抑的气氛。戴笠坐在那张堆满文件和地图的略显破旧的书桌后,眉头紧锁,正对着一份满是字迹和标记的文件沉思。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和疲惫,头发凌乱,胡茬也已冒出,显然多日未曾好好打理自已。
林岳顾不上过多的寒暄,开门见山,语气坚定而急切地说道:“戴大哥,如今这局势对我们而言,已是万分危急。每过一日,我们便多一分被动。我苦思冥想了许久,觉得当下我们应当组建一个特殊部门,专门深入敌营,获取至关重要的情报。”
戴笠听完,并未立刻回应,只是微微抬起头,目光深邃而复杂,让人难以捉摸他的真实想法。他缓缓站起身,踱步到窗前,望着窗外那被细雨打得迷蒙的世界,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林岳站在原地,紧张地看着戴笠的背影,双手不自觉地握紧,等待着他的回应。
接下来的几日,戴笠都没有给林岳明确的答复。他将自已埋在堆积如山的书籍和历史资料中,日夜翻阅,试图从历史的长河中寻找答案和启示。
他翻阅着明朝的典籍,研究锦衣卫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锦衣卫作为明朝皇帝的直属特务机构,权力极大,手段狠辣,在维护皇权统治、打击异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因其权力过大,导致了一些冤假错案和政治腐败。
戴笠又将目光转向清朝的粘杆处,这一机构在雍正年间暗中为皇帝搜集情报、铲除异已。其行事隐秘,成员皆为皇帝心腹,忠诚度极高。然而,其手段也不乏阴险狡诈之处。
再追溯到唐朝的不良人,他们负责侦缉逮捕,维护社会治安。但其权力范围和运作方式与如今的局势又有所不同。
戴笠不断地分析比较着这些历史上的特殊机构,思考着如何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组建当下所需的特殊部门提供借鉴。
与此同时,战争的局势愈发紧迫。前线的战报如雪片般飞来,每一份都带来令人揪心的消息。日军的进攻愈发猛烈,我方的抵抗愈发艰难。
在经过几日几夜的深思熟虑后,戴笠终于再次把林岳叫到了办公室。
这一天,办公室里的气氛依旧凝重。戴笠坐在书桌后,神色严肃,眼中布满了血丝,但目光却比以往更加坚定。
林岳进门后,急切地看向戴笠,期待着他的决定。
戴笠缓缓开口道:“林岳,这几日我仔细研究了历史上各个朝代的类似机构,也反复思考了当前的战争局势。组建特殊部门之事,可行,但我们必须谨慎行事。”
林岳眼中立刻燃起希望的光芒,向前一步说道:“戴大哥,只要您同意,我愿意赴汤蹈火,一定把这个部门组建好!”
戴笠微微点头,继续说道:“历史上的这些机构,有成功之处,也有失败的教训。我们要借鉴其长处,比如明朝锦衣卫的高效情报网络,清朝粘杆处的忠诚与隐秘。但同时,也要避免他们的错误,不能让权力过度集中导致腐败和滥用。”
林岳认真聆听,不时点头表示赞同。
戴笠站起身来,走到林岳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林岳啊,这个特殊部门的组建和运作必须绝对机密。人员的挑选要慎之又慎,不仅要有过人的智慧和勇气,更要有坚定的爱国之心和忠诚的品质。”
林岳挺直腰杆,郑重说道:“戴大哥放心,我一定按照您的要求,严格挑选人员。”
戴笠又说道:“我们还要制定严格的纪律和规范,确保这个部门的行动合法合规,不被敌人抓住把柄,也不能损害百姓的利益。”
林岳回应道:“我明白,戴大哥。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情报,抗击日寇,绝不能因为一时之利而偏离正道。”
戴笠微微叹气,语气沉重地说:“这是一场险棋,但为了抗战的胜利,为了国家的未来,我们不得不走这一步。而且,我们面临的困难不仅仅是组建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