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全力支持。
没想到短短两月,收获如此之大,想起当初张固拉着他去找国相之事,两人都相视一笑。
闲聊一阵,张固就叫来一个书佐,将所有的文牍、簿集都指给夏雨,让他验收。
夏雨笑道:“要不等批文下来再交接吧。”
“批文不过是道手续,此事十拿九稳,何必拘泥?这几天我设了宴席,邀请水曹史、吏、书佐一起来为君庆贺,君可趁此和各位吏员熟悉一下。”
张固为他做到这个份儿上,夏雨心中感激,连忙答应下来。
只是他虽然有意和诸位水曹吏员结交,预备赴宴之时,国中的批文和朝中的诏书却一起下来了。
天子使者将至,常山国王与孙瑾商议后,派遣驿吏骑马到国界传递消息。
又派人把街上打扫得干干净净,洒了水,隔一段就派遣一个郡卒站岗,阻止百姓行走。
使者快到元氏县时,带领国中吏员出城迎接。
使者车骑前有引导,后有卒卫,仪仗盛大,气势恢宏。
传诏之人到了相府,和大王国相商谈一番,才传国中吏员相见。
由于常山国这次打击贼寇贡献较大,考课政绩也较好,很多县人都欢喜赞叹,聚集在相府门前,遇见吏员便恭喜一番。
一时间,相府内外人头簇簇、欢声笑语。
传诏书使者当众宣读过传夏雨入京晋见的诏书,把诏书呈给夏雨。
夏雨恭敬接住。
这个使者和孙瑾有旧,乃是世交,办事便随意些,笑道:“夏君之器械,天子十分喜爱,君当勉之。”
夏雨应诺。
孙瑾请使者入屋中休息,又安排吏员招待前来恭贺的众人。
夏雨抽了个空儿,问孙瑾:“明相,这位使者是谁?”
“豫州刺史之子,王君讳盖也。”
王盖?
夏雨没听过这个名字,好在张固就在身边,知道他见识渊博,学识却不足,悄声告道:“此乃王允王子师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