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刘焉、张让、夏雨等统一了意见,都想要尽快向皇帝提出此议,但这事情还是先耽搁下来了。
因为新的一年到了。
正旦前是腊日,整个洛阳城都忙于举办大傩戏。由于今年兵祸,死的人太多了,导致很多地方出现瘟疫,因此今年的傩戏主题是驱除疫病。
宫中的傩戏由张让等宦官操持,组织的场面非常盛大,用了一百多名黄门少年,赤帻黑衣,手持大鼗。由戴面具披熊皮的方相,与十二兽做舞,绕着皇宫游行,最后出端门,由骑兵驱赶着代表疫病的造像扔到洛水里烧掉。
汉灵帝最近对夏雨十分亲近,特意叫了他来宫中同赏傩戏。
傩戏结束时,皇帝向公、卿、将军、诸侯赏赐傩戏中用过的苇戟、桃杖,夏雨也得了一枝。
回到国邸,王盖见了桃杖,十分羡慕,拿着翻来覆去看个不停。
夏雨笑道:“你喜欢,就拿去玩罢。”
常山国故相孙瑾之侄孙姿也来了国邸。他在京师太学学经,孤身一人过节,因此张瓒把他叫过来一起过。
这时他见夏雨竟能将皇帝赏赐送于旁人,忍不住称赞夏雨宽仁大度,坦诚地说道:“这若是我,必不能如此豁达!”
王盖却有些生气,大声问道:“陛下爱重你,才赏赐桃杖。可是你却随手将杖送人,未免太轻佻无礼了吧?”
早在上洛阳的路上,夏雨就发现王盖有些较真,对很多事情的评价都是非黑即白。这样的性格,遇上大的挫折可以说是坚韧不屈,遇上小事也要计较就是偏狭固执。
夏雨对于他的交往策略就是顺着,毕竟他父亲是名满天下的王允。王允为了大汉殚精竭虑,设计了美人计使得董卓和吕布反目,夏雨还是很尊重他的。
“不过是个桃枝罢了。”
“此桃枝非普通桃枝!泽之没有听说过景帝赏赐宝剑给卫绾的事情吗?正因为卫绾能保存好宝剑,才得到天子的赞赏。泽之也当效习前人。”
夏雨不知道什么卫绾的事情,看向一边的孙姿。
孙姿笑道:“子超,景帝还说,宝剑是人们所喜好的,可以自由交换、买卖。可见将桃杖转送他人是可以的。”
子超是王盖的表字。他和夏雨、孙姿年龄相差不大,熟悉之后,都是互相称呼表字了。
“非也,从情出发,自然可以,从礼出发,影响不好。”
看着王盖固执己见的样子,夏雨也无奈了,只能妥协。
“好吧!子超,你看这样行不行,我把桃杖放在案几上,每日擦拭,郑重以对,如何?”
“正当如此!”
夏雨无奈,答应后想:“王子超真是一个固执的人,而且极其重视礼,要是以后他当上什么执法官,倒是件好事,能不畏权贵,坚持公平公正。”
第二日就是正旦,一年的开头,也是一年里最重要的节日。
早上,天还黑着,夏雨就起来了,换上礼服,坐车到洛阳城的德阳殿去。
自从那次相见后,汉灵帝常常召见他,洛阳城都传遍了皇帝要重用夏雨的消息。
既然当上官,就要参加朝会活动,又叫“正旦大会”。先是公卿百官和外国使节依次上殿为皇帝拜贺,而后地方郡国的上计吏上殿拜贺,并呈上过去一年地方上的收支文书。
张瓒就是常山国的上计掾,他连续多日待在国邸核算计簿,熬得眼睛通红,连昨天的傩戏也没有去看。
大会结束后,作为对文武百官贺礼的答谢,皇帝赐下酒宴。
夏雨是个小官,跟随在大臣中间,津津有味地欣赏奏乐和百戏。
正旦这天,夏雨悠闲一些,初二却忙得不可开交。
依照风俗,他需要拿着名刺去谒贺老师、故友、宗族、父兄、父友、友、亲、乡党、耆老等。
夏雨是个外地客人,亲族、父兄、亲友、乡党是不必拜了,可是,他来了京师后与常山国故吏相互应酬,又与张让等秘密来往,还和刘焉交往,这些都需要谒贺。
好在还有王盖孙姿陪着,三人一早出府,入夜方归,连着忙了三天。
对于名士、位高权重者,遣人送去写有“恭贺正旦”的精美贺年卡片;对于相互认识的官员,则亲自去谒贺。
只是没想到很快,洛阳很快就刮起一阵贺年卡片热潮。
本来这些卡片是给了张让经营的,但是刘焉等人来求,夏雨还是送出去一大堆。
因此,好些士人对夏雨印象改观了。
上次传闻他与宦官交往,士人们鄙视他,也不愿意和他来往,现在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