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的严肃表情。殊不知他的这副模样,更是可爱得让人心痒难耐。
赵嘉怕把自家弟弟惹毛,适可而止的收回了手。他默默地搓着手,温声问道:“高儿,你的答案呢?想要阿正留下来陪你吗?”
赵高抿着唇一言不发。不过他并没有迟疑太久,很快就坚定地摇了摇头。
“好高儿。”赵嘉搂住赵高,轻叹了一声。
其实他说得倒是轻松,若高儿不懂事,强要嬴正留下,他还真不知道如何是好。
“赵姬也会随阿正一起去秦国吗?”赵高的声音在赵嘉怀里听起来闷闷的。
“应该会的吧。”赵嘉心不在焉地回道,完全没把赵姬看在眼里,倒是好奇起赵高为何会提起她。“高儿是怕阿正一个人回秦国太可怜了吗?”
“嗯……”情况比较复杂,赵高一时也不知该如何跟兄长说起,只能攥紧了手心里的羽算筹。
“放心,这是小事,交给兄长吧。”赵嘉信心满满地说道。
赵嘉完全没想到,这件小事,居然还真会有人来打脸。
尽管与父亲公子偃的感情十分浅淡,但赵嘉依然会恪守为人子的责任,每隔十天都会去跟父亲问安,并且一起用一次早饭。因着公子偃与嫦姬住在一起,嫦姬又防他跟防贼一般,所以每次一起用饭嫦姬都是拉着她儿子赵迁作陪,表面上和和气气,看似像是一家人。
这天赵嘉来问安时,父子正好聊起嬴正是否归秦一事。事实上,这几日朝堂上的重臣们已经达成了共识,连顽固不化的廉老将军也被说服了,准备择日就安排嬴正启程。
嫦姬在旁边静静地听着,忽然看似漫不经心地插了一嘴道:“那孩子回秦国,赵姬也要跟着吗?”
坐在下首的赵嘉一怔,不知道嫦姬为何在此时提起赵姬。因为嬴正归秦,朝堂上也无人提起赵姬,均默认赵姬也会一起随嬴正回秦国。
公子偃正在吃枣糒。用去年秋天结的大枣,晒干了之后贮存下来,等吃的时候再用水煮软,碾碎,做成枣泥,再跟熟米屑混合在一起,放上一点点饴糖调味,一起蒸煮,香甜可口,是很受欢迎的饭食。公子偃微眯着双眼,享受着唇齿间枣子浓郁的香味,不在意地回答道:“赵姬?哦,那个赵姬啊……”
嫦姬拿着筷子为公子偃拈枣糒的手顿了下,当年她以唱闻名邯郸,赵姬则以舞家喻户晓,曾经常被人一起所提起。而后,她侍奉了赵国的大公子,赵姬却被送到了秦国质子的房中。
原本是别无二致的低贱身份,可却因为命运而分出了高下。嫦姬嫉妒赵姬的美貌与身姿,见其在这些年间处境困窘,不知有多少夜晚都会在梦中笑醒。
“对,就是那个赵姬。”嫦姬的表情依然无懈可击,柳叶般的弯眉间全是对昔日好姐妹未来的担忧,“公子,那异人在那种危难之际,抛弃我姐姐回秦国,显然就已是对她毫无情谊。今日再送我姐姐去秦国,岂不是提醒他当年的不仁不义,他又岂能对我姐姐好?”
“那嬴正还罢,异人就算再如何不屑,到底也是自己的骨肉,不会少他一碗饭吃。可是我姐姐……”
嫦姬轻语曼声地说着,到后来竟是有些微微哽咽。她本是声音曼妙,言语之间更是像有独特的韵律,同样的话从她嘴里说出来,是旁人说的几倍效果。
公子偃更是受不了这个,连忙把口中的枣糒嚼了嚼咽了下去,把嫦姬搂入怀中安慰道:“夫人良善,是那赵姬的福气。可朝中就此事已有定论,再议也是无望。”
公子偃虽然宠爱嫦姬,倒也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他向来不理朝政,并不是不想参与,而是根本没有能力。王座上他父王还在,他又能置喙什么?老老实实地等父王驾鹤西去,他再当家做主不好吗?何必在这些事情上惹父王不欢喜?在他这个位置上,只要不犯错,就算他那个弟弟公子铭蹦跶得再厉害,也动摇不了他继承人的身份。
而且在他看来,那什么赵姬去也好留也罢,根本不值一提,也就只有自己这个多愁善感的嫦姬才挂在心上。
想到此处,公子偃对嫦姬又生出百般爱恋来,搂着她更是好一阵温声安抚。
赵嘉漠然地坐在一旁,看着他们大秀恩爱,想起了自己独居在德音殿的母亲。这么多年过去了,也就只有天真的母亲才会相信,她还能挽回负心郎君的爱。
这嫦姬真会演戏,什么担心赵姬?担心的话,这么多年赵姬和嬴正两母子过得如此艰难,也不见她有什么表示。
面无表情地把自己面前的枣糒放进嘴里,赵嘉仔仔细细地品尝着。赵国资源紧缺,他平日的饭食也是简单至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