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秋后的蚂蚱,能蹦跶几天谁知道呢?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就是,谁蹦的越欢,用不了多久就会拉清单,这是毋庸置疑的……
为了让锦西在未来几年有个脱胎换骨的变化,蒋奇把很多老部下调来了锦西。·兰~兰-雯?穴` ¢已¨发·布/醉\歆·章/洁¨
这些人包括在梅城发改委被提拔为副主任的沈鑫、在发改委任国民经济综合处当科长的马博、远在柳河任公安局副局长的王国栋等等……
当然,为了拓宽情报网络系统,金子的很多手下也被征调过来了,骆良也从部队那边给蒋奇派来了人手。
这些大规模的行动有很少部分是摆在了明面上,大多数是在暗中进行的。
锦西一季度的财政拨款已经让很多政府组成部门叫苦连天了,蒋奇需要加快行动,争取在半年后,也就是第三季度时一切都回到正轨上。
上至国家,下至地方,经济永远是头等大事,没有钱,一切都是空谈!
三月初,蒋奇组织了发改委、财政局、教育局、金融局、营商局、交通局等十几个部门进行开会研讨,把他之前想要大力发展的一些领域在会上提了出来。?s-o·s^o¢x!s!w*.*c·o+m+
其实,每届政府的首脑都谈这种问题,但真正能一以贯之落到实处的又有几个。
说句大实话,如果你省里没人,要不来好的项目,没有大佬给你撑腰的话,所有的一切都是纸上谈兵而已。
然而,现在信息这么发达,政治场上有点风吹草动就会被人知道,所以谁是花瓶,谁有金刚钻,领导干部怎么可能不知道。
就拿蒋奇来说,37岁的年纪能当上地级市的市长,再纵观其之前的工作履历,谁敢认为他是在画大饼,是在空谈误市?
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才能歪,一个领导干部如果自己不以身作则,却每天让下面的人遵纪守法,下面的人有的是阳奉阴违的办法。
但如果一个领导干部是个务实派,而且还有强大的政治背景,那么他下面的人也不乏有想干实事的。
毕竟,配合好蒋市长的工作既是职责所在,同时如果干的好了还很有可能成为蒋市长的心腹,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因此,在蒋奇成立的工作领导小组中,绝大部分的一把手都积极响应他的号召,当然也不排除有个别人心里长了草,似乎又看到了大把的银子向自己招手呢!
接下来就是调研工作,对于交通领域,蒋奇带着公安局的局长王文清和交通局的局长曹宏达二人亲自跑省里要政策。!E¨Z-晓?说`旺\ -免¨沸_越·独^
蒋奇要啥呢?说起来可能有些异想天开,由于两个城市相邻很近,所以蒋奇希望省城的地铁能够辐射到锦西去。
这还不算完,蒋奇不仅希望省里给他花钱,还希望能要到钱,比如省交通局能否把今年对富江各地级市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往锦西多倾斜一些。
搞笑吗?
并不搞笑!这是蒋奇故意为之的。
众所周知,要想让别人答应你的条件,最好的方式就是提出一个难办到的外加一个相对来说容易些的,这样别人就会自然而然的考虑那个容易的。
当然,此方法仅限于你跟对方比较熟悉的情况下,蒋奇和省交通局并不熟悉,但是他认识古坤啊。
当古坤听说蒋奇要把省城的地铁通到锦西去,恨不得跳脚骂蒋奇的娘,你以为你认识国家发改委的部长,还是认识国家交通部的部长,亦或是和建设部、铁道部熟悉?
这已经不是胡说八道的问题了,而是纯属异想天开,做春秋美梦。
然而,当古坤听到蒋奇想要把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用在接下来的几个季度往锦西倾斜一下,这个事情他想都没想就和省交通局的领导打了招呼。
什么叫朝中有人好做官,王文清和曹宏达算是深有体会了,特别是曹宏达,别看他也是个处级领导,但之前他去省里要钱,那可是连大局长的面都很难见到。
现在可倒好,他不仅见到了人家,而且还跟着蒋奇借光喝了口茶,至于王文清就更不用说了,他是切身感受到了自己的老大是对蒋奇该有多维护。
有关省里下拨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用并不纳入到地方预算,而是专项拨款,虽然钱是专款专用,但这部分资金会解决锦西很多有关道路交通方面的问题。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蒋奇不需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从财政给交通局下拨过多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