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房,东扯西扯,始终不放他去偏殿休息,看这架势,是要跟他促膝长谈、抵足而眠了。
他们叔侄小时候一起住过两年,后来也经常同吃同住。
不过,赵琨还是觉得大侄子有点不对劲。他若有所思,冷不丁地问:“王上是不是有心事?”
秦王政自己动手,按灭了几盏宫灯,只留下一盏,昏黄的光线,让人看不清他的神色,他将头枕在赵琨的腿上,仅剩的一盏灯,灯光刚好映照在他的瞳孔上,他难受地微微闭了闭眼,“叔父,太后要求寡人娶嫪毐的侄女。祖母太后(夏太后)希望寡人娶楚国贵女。吕相建议寡人迎娶齐国的公主。诸侯纷纷送来美人,寡人不知道该怎么选。”
赵琨沉默了片刻。十五岁的少年,在后世还是学生。在战国末年,却已经到了大婚的年纪。赵琨叹了一口气,抬手轻轻虚覆在秦王政的眼睛上方,替他遮住直射的光线。轻声细语道:“那王上呢?王上有没有中意的女郎?”
一片衣袖垂落,扫在秦王政的脸上,丝滑柔软,还带着一点淡淡的兰花香味。秦王政干脆捞了一把,让宽大的衣袖完全盖住脸。大约也只有小叔父,会询问他的感受,真心希望他可以跟喜欢的女郎在一起。
秦王政幽幽地说:“没有,寡人也不想立后。父王很喜欢母后,可是母后不喜欢父王,哪怕父王倾尽所有,母后永远思慕别的男子。一厢情愿的事,寡人从小见得多了,也不指望哪个女郎能够垂怜。对寡人来说,娶谁并不重要,关键是人要安分,别像母后一样闹腾。”
原生家庭如果不好,留下的心理阴影有时候需要大半辈子去治愈。
赵琨轻柔地摸了摸大侄子的头,认真提议:“嫪毐的侄女就算啦,他如此招摇能惹事,家中的风气恐怕并不好。我不是说他侄女不美不优秀,但那种家风,很难养出性情比较温柔的女子。大概率跟贤、良、淑、德不沾边。这世间有人骑驴找马,见一个爱一个,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还不如偷不着。也有一生一世一双一对的,也有看遍春花秋月,依旧痴心不改的。男男女女都一样。”
他顿了顿,说:“王上不能因为一个女郎,就否定其他女郎,这对她们不公平。拒绝谈情说爱,的确不会遇见负心人,但也有可能错失了真正的良缘。王上将来若是遇见合心意的,不妨主动一些。”
秦王政沉默许久,说:“那寡人选齐国公主,远交近攻,最符合当年范雎定下的国策。而且齐王建为人比较豪爽,他的妹妹想必不差。楚国贵女也可以一起进宫,美人从来都不嫌多。便是摆在那里看一看,也赏心悦目。”
赵琨:“……”
他要收回刚才的话。大侄子极有可能是个海王。封建时代的婚姻制度,专一的男子很少。
第二天晌午,赵琨热情地招待了侠盗成,得到一句莫名其妙的话,侠盗成对他说:“镐池君,你是宗室,根基在秦不在韩,不要总帮着韩国人筹谋,当心引火烧身。”
另一边,吕不韦接见了来自燕国的使者,秦国和燕国达成和平友好协议,双方约定——燕太子丹入秦国当质子,秦国派一个人去燕国当丞相。
第44章 甘罗拜相(上卿)
吕不韦第一个想到的人选是赵琨。他隐隐有种感觉, 也就是公叔琨年纪太小,再过十来年,以公叔琨跟秦王政的关系, 一定会成长为他权臣之路上最大的绊脚石,甚至会像他当初取代阳泉君一样, 严重威胁他的丞相之位。
这种潜在的竞争对手, 还是趁他的羽翼尚未丰满, 早点送走比较好。
然而,吕不韦才刚提出来,就被秦王政一口否决。
秦王政的理由很简单——去燕国当丞相, 听起来真不错。但让年仅十二岁的小叔父去是几个意思?顺手给燕国附赠一个质子?
于是吕不韦改口, 提议让老将张唐去燕国当丞相。
这下秦王政没意见了, 谁知张唐想也不想就斩钉截铁地拒绝,理由是去燕国必定会先经过赵国。他曾经领兵攻打赵国,邯郸城的门楼上至今还有他留下的箭簇的痕迹, 差一丁点就远程杀伤赵王。赵王怨恨他, 下过一道命令——谁能捉住张唐, 赏赐方圆百里的土地。
张唐连连拱手推辞:不是我不想为吕相分忧,实在是这种情况,就算我立即出发, 半路上也会被赵国人给截胡, 还怎么当燕国的丞相?
吕不韦十分心塞, 自从嫪毐取代他, 成为赵姬的专宠, 什么阿猫阿狗都敢违抗他的命令了。路上有风险这种事, 也敢拿来当借口?就凭秦赵的关系,哪个秦国官员路过赵国绝对不会被抓?拜托, 赵国的公子偃又不傻,这个时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