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秦皇叔 > 分卷阅读222

分卷阅读222

山河乱的原因,人不会因为忌讳死亡而长生不死,国家不会因为忌讳亡国而永世长存。忠臣不会一昧地顺从君王的心意说一些阿谀奉承的话。现在,大王做了一件荒唐的事,如果臣不对大王说明白,就是辜负了大王任命的官职。”

秦王政沉吟了片刻,道:“你想说什么?不妨说来听听。”

茅焦进谏:“秦国正处在以经略天下为大业的关键时期。天下人之所以尊敬大王,也不仅仅是由于秦国的国力强盛,还因为大王是英明的君主,深得人心。现在,大王流放软禁太后,难免会传出不孝的名声,杀害进献忠言的臣子,是夏桀、商纣之流的暴君的作为。如此的品德,如何让天下人信服?天下人听说这件事以后,难免离心离德背叛秦国。臣实在为大王担忧啊!”

茅焦说完,直接解开衣裳走出大殿,伏在殿下等待被行刑受死。

他如此行事,让秦王政大为震撼,也深觉他的话在理,不能让流放母亲的坏名声破坏了一统天下的大业。于是,秦王政走下台阶扶起茅焦,亲自将赵姬迎回咸阳,依旧安顿在甘泉宫中。

这事被写入了《战国策》,然而史料没有记载的是——劝谏被杀的那二十七位老兄,有十九位都是御史。茅焦进谏的时候,还让族人抬着棺材在章台宫外等候,引得公卿百官纷纷驻足看热闹,七嘴八舌地议论。此人很会造势。秦王政都被他气笑了。

御史府是什么风气由此可见一斑。

作为茅焦这位侍御史的顶头上司,赵琨颇为期待他的表现。

茅焦考虑到赵琨初来乍到,对这里不太熟悉,主动提议为他引路,边走边介绍:“咱们御史府的同僚,最是团结和睦好相处的。”

话音未落,只听“嘭”的一声,一个同样穿着侍御史官服的胖子从敞开的雕花木门里边摔了出来,滚下几层台阶,仰躺在地上,胸口赫然有个清晰的灰脚印。

赵琨疑惑地看向茅焦,用眼神询问:这就是你说的“团结和睦”?

第129章 赵琨:不能佩剑上殿?没问题,我佩鸟铳。

茅焦有些尴尬, 捋着胡须轻叹一声:“从前是挺团结,无论弹劾哪个都是一起上。这是新来的郭御史。”

茅焦说着,忽然压低声音补充道:“就是郭开的长子郭超, 他跟几位来自邯郸郡、巨鹿郡的同僚有些私人恩怨。”

赵琨懂了——秦灭赵以后,将占领的赵国土地也纳入郡县制管理, 新设立了邯郸郡和巨鹿郡。话说御史府正好空缺了十七个职位, 补进来好几个原先属于韩赵的官吏。某些来自赵国故地的御史, 对于郭开逼走廉颇、李牧,出卖赵王换取荣华富贵的行为是很有看法的。平常遇见,故意嘲讽挑衅郭超几句, 然后顺势将口角冲突发展为拳打脚踢一点都不稀奇。

赵琨提起郭开这种卖国贼也十分想唾一口, 然而作为这些侍御史的顶头上司, 赵琨绝不能放任职场霸凌,默许别人孤立、殴打郭开的长子郭超。因为对秦国来说,郭开是有大功的。而且郭开在前往咸阳赴任的路上被劫杀, 如果郭超再出点什么事, 这让齐、楚、燕、魏的投降派大臣怎么想?会不会因此心存疑虑不敢投奔秦王了?

“奸臣之子, 我等耻于与你为伍!”

屋中的几个人骂骂咧咧地追出来。

郭超或许是被踹得狠了,一时之间爬不起来,神色却颇有几分硬气, 仰面嗤笑一声, 说:“这好办, 你们可以辞官啊。一群蠢材, 什么是奸臣?什么是忠臣?无非是君王犯了疑心病, 想处置功臣, 又不愿意担上坏名声。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奸臣跳出来进谗言,替君王把事办了。天下人都咒骂这个奸佞的臣子, 认为他蒙蔽了原本英明的君王,害得忠臣蒙冤。家父只是恰好赶上了。他是忠是奸,是贤是愚,岂能由得他来选择?你们怎知在赵王心中家父不是为君分忧的忠臣呢?”

赵琨怔了一下,他从来都没有从这个角度思考过历史事件——立场不同、时间段不同,忠臣和奸臣也是相对的?

那他每次为岳飞惋惜,唾弃秦桧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把派秦桧议和的宋高宗赵构也附带上?岳飞是因为想要迎回二帝,才死于“莫须有”的罪名吧?

还有一个叫裴矩的人,他是隋朝的奸佞,却是唐朝的忠臣。

司马光评价说——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不过,不管郭超怎么狡辩,如何掩饰,事实就是郭开身为赵国高官,却收了秦使的贿赂,是个卖国求荣的国贼。大秦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