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邓辰的近两万兵马,已经在武关道行进了近二十天时间,山顶上斥候的补给怎么办?
武关道两边又不都是崇山峻岭,也有平缓一些的山头。\d¨a?s_h,e+n^k?s′.*c^o_m+
那时,派出的斥候小队就会返回大军中,另有二十个斥候顶替他们继续探查。
可以说,如果这次邓辰能够取胜,第一功非斥候莫属。
从进入武关道开始,斥候便潜行于两侧山顶。
他们用望远镜,一寸一寸地搜索每一个山头,每一面山坡,数百里的翻山越岭……
结果,他们还真在靠近武关处的山顶上,发现了隐藏很好的木架,以及木架上的滚木擂石和易燃物。
怎么办?
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当然是搜索这些滚木擂石的附近,是否藏有伏兵。
结果没发现伏兵。
接到了他们的旗令信号,山谷中的大队人马,行进速度顿时缓慢了下来。
当然,这缓慢是要有理由的。
大批量的马车需要更换车轮,队伍自然要停下来。
否则被樊稠的斥候发现大军竟然原地踏步,必然会心生疑虑。
换了一天半的车轮,才磨磨蹭蹭地抵达了距离武关十里的宿营地。
樊稠对此自然没有产生一点怀疑。a?精.?#武¢$?小&说?网]× *`[首?$发%
走武关道,一天走二十里,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果要修理车辆,速度更慢也正常。
用这样的障眼法,都是为了山顶上的斥候争取时间。
为何?
虽然没有发现伏兵,可那些滚木擂石总要从木架上搬下来吧?
当然,直接砍断绳索,把滚木擂石倾泄到山下去,倒是容易。
反正山下的护民军只要避开滚木擂石的覆盖范围就行了。
可为什么山上没有伏兵?
说明伏兵不需要一直埋伏在这里,他们必然有通向这里的道路。
那山上的斥候为什么不将计就计,在这里打樊稠伏兵一个埋伏呢?
这里绝对是打埋伏的好地方。
山顶上根本就没路,偶尔才会发现一条小蹊。
这里的山势也比较陡峭,一旦樊稠的伏兵到来,他们想跑都不容易。
要想埋伏樊稠的伏兵,自然就不能让樊稠发觉自己的布置已经被发现。
而如果把滚木擂石全部倾泄下山,那动静太大,樊稠必然能听到。
怎么办?
谷底的大队人马就以“修车”为障眼法,拖延抵达武关的时间。*d?u/a.n_q¢i/n-g-s_i_.¨n`e¨t.
山顶的十个小队、一百二十名斥候,就在山顶上一个木架、一个木架地,把木架上的滚木擂石都搬下来。
不搬不行呀。
为了吸引伏兵,护民军只能在滚木擂石覆盖的那一段山谷扎营。
可两边的山顶处,毕竟都只有一百二十个斥候。
万一对手来的人多,而且还是拼死冲向山顶,这些斥候未必能够全部阻拦。
而伏兵冲到山顶后,所做的事肯定是马上点燃易燃物,再砍断固定木架的绳索,让滚木擂石砸向护民军的营地。
所以在埋伏对方前,先要把隐患消除掉。
布置了长达十来里长的滚木擂石,足足让斥候们搬了三天。
也就是护民军的体力极好,而山地师的体力更好,山地师斥候的体力是好上加好,这才用了三天时间,把那些滚木擂石搬得干干净净。
两边的山顶,都是同样的操作。
斥候一边搬,一边骂。
“这武关守军也太黑了,竟然想把我们全部埋葬在武关之前。”
“既然他们这么黑,我们攻打武关就不能留手了,一定要把武关守军打服打怕。”
“你不是想说杀掉大部分吧?”
“那怎么能杀?大帅早就说过,青壮军人,可是农耕的最佳劳力。”
“不把大部分杀掉,他们如何会怕?”
“小巴子,你就是想和我抬杠是不是?霹雳车砸上他两天,你说他们会不会怕?”
“嘿嘿,和你抬杠好玩,就是喜欢和你抬杠……”
搬空滚木擂石一天之后,负责警戒的斥候,就在望远镜中看到了从南北两个方向另一座山的山脚处露面的樊稠亲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