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沉唐序歌 > 第三十三章 刘政会、唐俭

第三十三章 刘政会、唐俭

权,还将独孤怀恩的家产全都赐给了唐俭。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唐俭奉命出使突厥,回来后唐太宗李世民对唐俭说:“您认为东突厥的颉利可以攻取吗?”唐俭回答说:“依仗我们国家的威灵,这件事可以成功。”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唐俭乘坐驿车前往突厥地区,劝说已经兵败的突厥归附大唐,经过唐俭一番苦心游说后,突厥头领颉利表示同意,这时唐俭一生中的光辉时刻。因为同意投降,突厥便没有多加防范,大将军李靖抓住这个机会,乘势突袭东突厥,最终东突厥被灭,唐俭也顺利脱身回朝。

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唐俭就任民部尚书,随从唐太宗李世民在洛阳苑中射猎,一群野猪从林中冲出,李世民四支箭一齐射出,四只野猪当即被射死,其中,一只野猪中箭后跳起来触及到了李世民的马镫,唐俭见状立即下马与野猪搏击,保护李世民的安全,李世民也随即拔剑斩断了野猪的头颅,回过头来笑着说:“你还没见过我上阵杀敌吧,看你怎么没回害怕成这样?”唐俭回答说:“汉唐高祖皇帝们是在马上得天下,而不是在马上治天下,陛下以神武平定四海,现在大事已定,怎么能再逞一时的雄心和一头野兽争斗呢?”唐太宗李世民觉得唐俭说的在理,便停止打猎回去了,事后,李世民下诏,命唐俭的儿子唐善识迎娶豫章公主为妻。

还有一次,唐俭和唐太宗李世民下棋,布局时,唐俭抢先占据了有利位置,这使得唐太宗李世民大为恼火,直接将唐俭贬为潭州的地方官,在余怒未息的情形下,又对尉迟敬德说:“唐俭这个人一点都不够尊重我,我想杀了他,你要替我作证。”尉迟敬德听了后唯唯诺诺地答应了。到了次日当面对质时,尉迟敬德叩头对李世民说道:“陛下,我实在没有听到坊间对他的指控啊。”唐太宗李世民连续问了好几次,尉迟敬德都不改变原先的说法。这让唐太宗非常恼火,气得将手中的玉板摔碎在了地上,拍拍衣服离开了。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唐太宗李世民开席用餐,将三品以上的官员都请入座,席间李世民说:“尉迟敬德的所做所为,有利有益者各计三项:一是使得唐俭免于枉死,二是避免让我犯下枉杀重臣的错误,三是尉迟敬德自己也免掉了曲意逢迎的罪责,这是三利;还使得我有了改掉自己过错的美名,让唐俭有再生的机会,也让他自己有了忠直的声誉,这是三益。”唐俭也因为尉迟敬德捡回了一条命。但唐俭在做官时经常不留心朝中的事务,经常和自己的宾客们纵酒为乐,也曾因犯下了一些小的错误,被贬为了光禄大夫。

最终唐俭在显庆元年(公元656年)去世,终年七十八岁。

排在第二十一位的是刘正会,刘政会是匈奴人,出生于滑州胙(zuo)城县(今河南省滑县牛屯镇),关于刘政会的事迹,记载比较少,隋朝大业年间,刘政会担任太原鹰扬府司马,李渊升任太原留守后,刘政会所部隶属李渊管辖,刘正会能够获得一生的荣华富贵,最主要的是因为干了这么一件事儿,这一年,太原留守李渊和晋阳县令刘文静、晋阳宫监裴寂等人以防备刘武周和突厥南下为借口,大肆招兵买马,密谋起兵造反,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怀疑李渊的动机不纯,起了疑心,便骗李渊到晋祠祈雨,企图致李渊于死地,然后向隋炀帝杨广邀功请赏。但他们的消息很快就走漏了,李渊得知了消息后先发制人,暗中指使刘政会告发王威、高君雅二人暗中勾结突厥,用诬告知名借机提前将二人杀掉。

李渊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后,自封为大将军,刘政会因为帮助李渊除掉了王威、高君雅二人有功,被任命为大将军府户曹参军,后来又随李渊攻陷长安城,李渊进封丞相后,任命刘政会为丞相府掾(yuàn),武德元年(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刘政会被授为卫尉少卿,奉命留守李渊的根据地晋阳,刘政会在任职期间精心经营后方根据地,对内抚慰军士,对外修好外族,使得周边的人都对他心悦诚服,他的这一做法也得到了李渊的认可。武德二年(619年),刘武周率军进攻晋阳,晋阳土豪薛深开城迎接刘武周,晋阳城失陷,刘政会也被俘虏,但刘政会对李唐忠心不屈,虽然自己被俘,但仍没有忘记向李渊传递消息。

武德二年(619年)十一月,秦王李世民率军击败刘武周,收复晋阳,被俘虏的刘政会得以回归李唐,恢复原有的官爵,后来,刘政会历任刑部尚书、光禄卿等职务,获封邢国公。贞观九年(635年),刘政会病逝,李世民听到他去世的消息后,亲下手敕,说:“我们在一开始起义(指晋阳起兵)时,刘政会曾立下过特殊的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